近年來,紅木傢具價格幾乎年年看漲,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把購買紅木傢具當作一種投資方式。所以,為了追求更大的利潤,一些商家在紅木傢具的材料、結構上做起了手腳,導致大量劣質傢具進進市場。
用料:假料、摻料仍然常見
紅木傢具價格高昂,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其珍貴的材料決定的。紫檀、黃花梨、紅酸枝等人們熟知的紅木原材料,近幾年來價格一路攀升,一些紅木商家為降低生産本錢,就在原材料上打起擦邊球。
最常見的就是用顏色、花紋近似的材料來冒充真正的紅木。宣明典居古典傢具總經理傅軍民告訴記者,一些商家為降低風險,不會完全使用假材料,而是將假料摻進真料當中,讓人“真假難辨”。
以紫檀為例,現在市面上真正的紫檀木已經非常稀少,來自科特迪瓦的“科檀”在顏色與花紋上與紫檀接近,因此被一些商家摻進紫檀木當中,製成終極價格昂貴的紫檀傢具。
紅酸枝近年來成為了紅木市場的“新寵”,而它的摻料現象也非常嚴重。東南亞的“花枝”、巴拿馬和墨西哥的“微凹黃檀”在材質密度、紋理以及油性上與紅酸枝接近,被大量摻進真正的紅酸枝原材料中。
品相:“膠磨”傢具難辨別
與材質可識別不同的是,商家在紅木***上的造假幾乎讓消費者無從辨認。專家&&,工藝上的造假欺騙性更大,例如先前被媒體曝光的上色傢具,就是將紅木傢具着色來掩蓋傢具本身的瑕疵,讓傢具的品相誘人。消費者要想看到真實的材料,除非將漆膜打磨掉。
現在,在紅木的製作環節又出現一種更具隱蔽性的造假方式——膠磨。專家告訴記者,膠磨傢具不打蠟、不上漆,與“白茬”傢具幾乎相同,現在很多消費者為了檢驗材質的真假,往往會要求商家不在傢具表面進行任何處理,驗貨後再打蠟或者上漆,但是有了膠磨的手法,“白茬”傢具也不保險了。
使用膠磨的方法是為了掩蓋使用白皮、拼補料以及烘乾不到位的題目。而整個膠磨的過程非常簡單,就是在打磨的時候涂上膠水,然後用力拋光,反復操縱兩三次讓膠水滲透進傢具,為了掩蓋白皮或拼補料,在膠磨之前還會涂加顏色。
經過膠磨處理的傢具在品相上幾乎可以以假亂真,一些紅木傢具甚至還具有“包漿”的光澤。實際上,膠磨對傢具的損害性極大,由於膠水含有大量的甲醛和苯,這些有害物質滲透木材,幾年內都無法揮發,對人體極為有害。
膠水將傢具的毛孔堵死後,讓傢具內的水分無法揮發,即使材料烘乾不到位,傢具在使用前幾年也不會開裂,但時間一長,傢具的穩定性會大受影響並且無法修復。同時,毛孔被堵死的紅木傢具無法産生包漿。
結構:榫卯結構偷工減料
榫卯結構讓紅木傢具不用一釘一鉚就能牢固地結合起來,但是現在一些商家為了降低人工和材料使用本錢,在榫卯結構上偷工減料,甚至用膠水、鐵釘進行連接,一旦傢具出現題目根本無法修復,讓高價購買的紅木傢具成為一堆廢物。
希望酷愛紅木傢具的朋友們,看了我們的報道能提高警惕謹慎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