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的“十一”前夕,一個朋友騎着自行車來找我,説他剛買回一個案子,紅木的,特好,讓我去看。我説:“這不馬上放假嘛,過兩天咱再去。”那人是做生意的,特着急:“別別別,去吧!”我就騎着自行車跟着他去了。
他家裏比較黑,也看不清。我一進門看見那件案子,過去輕輕用手搭了搭,我就猜個八九不離十了。那時候運傢具,都用三輪車。我問:“你們家附近有沒有蹬三輪的?”他説:“我鄰居就是蹬三輪的。”“你能不能讓他給我送一趟?”一開始是他急,這會兒該我急了,因為我知道這案子不是紅木的,是黃花梨的。我一定要先買了,趕緊運走,否則明天他明白過來,我不就買不着了嗎?晚上10時多了,才找來蹬三輪的,把案子搭上去拿繩一綁,就往我家騎。回去的路上,正趕上放禮花,“十一”嘛!我心裏也像放禮花一樣,特別高興,撿了這麼一個便宜。
我怎麼知道是黃花梨呢?就是我了解黃花梨的木頭比紅木略輕。這時就要特別注意它的細節了。比如,一個獨板案子,你得預知它的分量。如果這個案子鏤空的地方非常多,它可能就相對比較輕。要了解木性的特點:在同等體積下,有重量的差異。知道這些,才有可能撿到這個漏兒。
結果,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坐在我家門口了。他一宿就想明白了:“我覺得你怪怪的,當時還不願來,一來就急着拉走。我不賣了,我得把它拉回去。”可他當時就想不明白,夜裏忽然想起那案子可能是黃花梨的,這才坐我們家門口耍賴。我就跟他説:“你拉回去也沒問題,不就是反悔嗎?你也別只拉這一個,以前你賣給我的所有東西,你都拉回去。”他一看,沒辦法了,只好把這案子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