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業畸形發展亟待建立信託責任
2011年基金創史上第二大虧損
2012-04-06   作者:記者 桑彤/上海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64家基金公司2011年年報已於近日全部披露完畢。在一路下行的市場環境下,基金累計虧損逾5000多億元,創下歷史第二大年度虧損。然而,與投資巨虧對應的卻是基金業“旱澇保收”和銀行“坐地起價”共同蠶食基民利益,折射出該行業“畸形”的發展格局。
  統計數據顯示,64家基金公司2011年全部虧損,總計虧損5004.4億元,成為繼2008年之後表現最為慘澹的一年。
  在大幅虧損過後,基金幾乎完全喪失了分紅能力。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各類基金整體可分配凈收益為-2129億元,基金理財效應不復存在。
  面對如此鉅額虧損,基金業的收入卻沒有出現明顯下降。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基金公司共計收取288.6億元的管理費用,其中,規模排名前十位的基金公司管理費收入約佔全行業的46.52%。
  在鉅額虧損的情況下,基金依然能獲得穩定的管理費收入一直是投資者詬病所在。不過,觀察年報收入發現,銀行、基金、基民才是一條完整的生態鏈,在基金賺取管理費的同時,銀行亦在分羹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隨着基金業步入瓶頸期,整體規模一路下滑,穩坐釣魚&的基金似乎也淪為被動方。在管理費收入“少收了三五斗”的情況下,銷售渠道卻“坐地起價”,基金公司支付給銷售機構的客戶維護費有增無減,以銀行為主的銷售渠道除收取託管費外,還實現了客戶維護費(尾隨佣金)和管理費分成的雙雙上升。
  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度基金公司共向銀行等渠道支付了47億元的尾隨佣金,佔比達到了16.42%,較2010年增加了1.12個百分點。除了47億元的尾隨佣金之外,17家託管銀行共計收取了51.6億元的託管費用。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銷售人員對記者&&,新基金大量同質化發行引發渠道爭奪戰愈演愈烈,為了發行新基金,一些基金公司要將50%以上的管理費交給銷售機構。“我們現在是在給銀行打工。”
  基金業一路虧損讓行業喪失了吸引力,同時行業內基金經理離職率較高、基金經理違規操作等都威脅着這個行業的發展。
  面對“畸形”的發展格局,基金業亟待建立起信託責任。晨星(中國)區的負責人張曉海指出,信託責任是這個行業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公募基金行業在建立信託責任的時候,應重點解決如何把股東、管理層和基金持有人的利益綁定在一起,如何有效保護投資者利益等問題。
  中國證監會基金監管部主任王林近期在上海&&,證監會正在加快推進基金法及其配套法規的修改步伐,爭取在拓寬業務範圍、適當松綁投資限制、完善內部治理、規範行業服務行為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此外,銀行的壟斷強勢地位也蠶食着投資者的利益,引入多元化的銷售格局至關重要。隨着第三方基金獨立銷售機構的加入,將推動整個基金銷售行業的變革,為投資者提供更全面適合的服務。
  在獲得銷售牌照的好買財富董事長楊文斌看來,相較於銀行的傳統銷售模式,第三方獨立銷售機構將不僅僅扮演交易通道的角色,還應該尋找差異化的角色定位,並且大大擴展基金銷售通道,進而改善基金業的整個生態鏈。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基金業飛速發展 資金結算最長缺需10天 2012-03-12
"離職潮"涌現 北京基金業大變局 2012-03-08
基金業虧損5000億 基民苦不堪言 2012-02-06
基金公司利潤慘不忍睹 基金業英熊樂觀後市 2012-01-20
基金業2011年巨虧4891億 大成基金遭凈贖回39億份 2012-01-2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