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這是一個會轉動的地球模型,在中世紀,羅馬教廷幾乎統治着整個歐洲,手握大權,搜刮、窩藏了無數的財寶。 |
 |
| 動物石雕陳列室 |
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正是位於羅馬市中心內的天主教國家梵蒂岡。我對這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天主教聖地的第一次了解,是通過湯姆克魯斯主演的電影《碟中諜3》,影片中雄偉的聖彼得廣場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梵蒂岡博物館是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館之一,它在公元5世紀就已有了雛形。16世紀時,梵蒂岡博物館與聖彼得大教堂同時擴建,總面積達到5.5公頃,這個數字是中國故宮博物院的1/13,而梵蒂岡博物館的展出面積與故宮相近。
羅馬教廷借助遍佈世界的天主教堂,蒐羅了各地的寶物,其力量之大不亞於大英帝國的殖民統治。所不同的是,教廷更感興趣的不是文物而是寶物。梵蒂岡博物館受到古羅馬藝術傳統的深遠影響,雕塑的收集堪稱一絕。人物雕塑栩栩如生,神采各異,在沒有人體解剖學的紀元前,藝術家的手不僅賦予冰冷的大理石以人形,還賦予了它生命的情與力以及無以言表的思想,令人無不嘆服。館中另有一室,集中了獅、虎、象、蛇等幾十種動物的石雕,宛如一個石頭動物園,別有風味。
剛進館的很大一部分,都被埃及文物所佔據。埃及文化和印加文化、阿茲特克文化,瑪雅文化一樣,都是如謎一樣的文化,深深地吸引着我。我不禁為博物館收集和展出的文物所震撼。
埃及文件中的石雕意味深長,其中值得一提的有長着貓頭的巴斯泰托女神、豺狼頭人身的阿努比斯神和彩雕石棺等。
巴斯泰托女神通常被描繪為一個長着貓頭的女神。直到公元前1000年,她的象徵物才被認定為雌獅。巴斯泰托女神是太陽神Re的女兒。當她被描述為貓時,她就與月亮有了千絲萬縷的&&,後來她的兒子Khensu被稱為月神。當她以雌獅的形象示人時,又讓人聯想起陽光。巴斯泰托女神是火之神,貓之神,她保護家園和懷孕的婦女。
自從豺狼經常出現在墓地,古埃及的人民相信阿努比斯是監管死亡之神,是他負責監視屍體防腐以及對屍體進行木乃伊術,牧師在進行木乃伊術時都會戴上豺狼頭的面具。這也是古埃及神話中比較著名的一個神。
在古埃及法老時代,人們認為,人死後可以復生,而復生的重要前提就是要保護好屍體。對於棺材,也有很多的講究。棺材內外有精美的繪畫(如果是皇族人員,則會鍍成金色),畫着葬禮儀式、銘文、男女眾神和長着翅膀的蜣螂。背面畫着白色的“脊梁”,詳細記錄了死者的祖先。
梵蒂岡博物館簡直就是一個巨大的藏寶庫。這裡是各代教皇的收集庫,每個教皇的不同喜好,造就了這座博物館的多元化。由於藏品太多,以致造成最後我的審美疲勞,尤其是油畫展物,由於體積巨大,光線不佳,我沒有辦法囊括下來,特別是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這兩位藝術巨匠曾在這裡花費了10年的光陰作畫,一些驚世巨作大家都有所聞。拉斐爾的《教權的建立和鞏固》以及《雅典學院》,我們在初中的美術課本上就看到過了。至於米開朗基羅在畫梯上度過的3000個日夜,最終完成的西斯廷《創世紀》、巨幅壁畫《最後的審判》,在我看圖畫版的《世界名人傳》時已有所了解。帶着兒時的記憶來到這裡,在我看到畫作真跡時所引起的共鳴,不是那麼簡單可以描繪出來的。
很可惜,博物館裏所有的藏畫我只拍下來兩幅,除去光線不良等原因,同時我也不想象很多沒有素質的人那樣,為了自己方便,開閃光燈拍照,去損壞這些世界藝術巨作。儘管沒有留下大多數藏畫的影像,但是我在這裡看到的一切,都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腦海裏,這些藝術品對我的熏陶,是我一輩子的財富。
藝術藏品室作為最後一個展廳向公眾開放,那裏收藏有無數的瑰寶,包括拉斐爾的畫室。
其實我覺得,博物館的最後一個展廳,應該是歷代教皇的車庫吧。這裡停放着歷代教皇的座駕,從中世紀的馬車,到現代的汽車,還有飛機,當然飛機不可能擺實物上去,所以,就只擺了模型。
時間短暫,我在梵蒂岡博物館看到的一切,只能用神奇來形容,歷史,還有待去了解。
參觀結束了,隨着博物館的螺旋形樓梯拾級而上,我又回到了出發點。一個終點同時又是一個起點,正如螺旋一樣,人生何不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