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倣藝術品誕生 高科技以假亂真
2012-03-27   作者:李翌 答璇  來源:楚天金報
 
【字號

    近日,由武漢市美術館等主辦,日本二玄社參與協辦的《兩岸故宮珍藏書畫精品展》,在武漢美術館開展,展出了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的300余件高倣書畫作品,這些通過高科技製作出的複製品,幾乎達到了以假亂真的效果。高倣藝術品的産生,是推動藝術進入尋常百姓家,還是攪亂了藝術品交易市場?依然存在爭議。

  高科技讓“李鬼”亂真

  “這是真畫還是假畫?”,在武漢美術館4、5號展廳,不少市民在這些高倣書畫前駐足,驚嘆其和真跡一般。仔細觀察有些作品,可以看到畫面上的褶皺,像是因年代久遠所産生的痕跡。
  大雅堂負責人蘇繡介紹,這些雖然只是複製品,但都是嚴格按照原作1:1還原製作的,無論是從書畫材質、印章效果,還是最細微的筆跡,都復刻得十分精準。有的複製作品,連藝術家自己都無法分辨出真假。
  蘇繡告訴記者,早在40年前,日本二玄社就通過膠片攝影技術製作複製品,現在技術更加成熟,採用的是像素達3億8千萬像素的移動立體數碼攝像機,將原作復刻下來,再運用與傳統印刷技術不同的技術,將其印製在和原作品相同的材質上。除此之外,還要根據書畫作品色彩對仿製品進行調色,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據介紹,此次展出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煊赫名跡的複製品,遠起有東晉書聖王羲之,近代有海上畫派等。

  藝術家稱沒有收藏價值

  在被譽為&&故宮博物院之鎮院三寶的郭熙《早春圖》和李唐《萬壑松風圖》前,記者看到,兩幅作品標價都在1萬多元。據介紹,這次展出的作品,售價最低的只有兩三百元,最高的是一幅長達20米的《八大山人河上花圖卷》,價值3.6萬元。相對於動輒上千萬的藝術品拍賣市場,這樣的價格可謂九牛一毛。“這些作品,能夠讓普通老百姓買得起名家書畫,在自己家裏就能感受到最高雅的藝術熏陶,”蘇繡&&,這些作品可以進社區,到學校,讓更多的愛好者,親身體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但這些書畫複製品是否具有藝術價值,以及其對藝術市場的衝擊,也讓其成為爭論的話題。昨日,本土著名藝術家陳漢生的3組中國畫作品,參加了某拍賣公司的拍賣,他接受採訪時&&了自己的擔憂:“某些別有企圖的人,利用高科技倣真作品擾亂拍賣市場。”同時他&&,通過技術製造出來的複製品,就算和原作一模一樣,也只是工藝品而已,並無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高倣品市場前景看好

  雖然存在爭議,但在國內,高倣複製品也受到不少書法家的認可,同時其市場前景被普遍看好。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李立吾昨日來到展覽現場,他&&這些作品的倣真程度,讓他感到震撼,他認為高倣真藝術品複製技術,在最大限度地再現原作的同時,使這些珍貴的藝術珍寶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一種有潛力的“文化創意産業”。
  據了解,在國內收藏界,書畫等文物最有效的保護途徑就是利用倣真技術複製,一直以來,倣真作品技術多用於美術館、博物館等館藏場所。蘇繡在國內從事了16年高倣藝術品製作,她&&,大家對這些高倣品的認同度越來越高,不少藝術院校學生和一些書畫愛好者,包括一些藝術家都花重金購買這些複製品。但目前國內的市場還不夠成熟,此外,中國目前還缺乏完善的信用機制和法律法規,書畫複製品涉及到的知識産權問題如何解決,也需要相關部門與企業進一步探索。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藝術品基金覬覦高端收藏品市場 2012-03-26
40%千萬元級藝術品拍品尚未付清 2012-03-26
中國藝術品將亮相紐約亞洲藝術周 2012-03-23
誰來對藝術品鑒定“一錘定音” 2012-03-23
拍賣在藝術品金融化中的角色分析 2012-03-2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