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市場涉股産品激增
2012-03-03   作者:張朝暉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號

  今年以來,理財産品市場悄然變臉,信貸類、票據類理財産品市場佔比驟降,而股票類、挂鉤大宗商品的産品佔比迅速上升。
  分析人士&&,去年監管機構規範銀信合作、票據和資産池項目,導致銀行理財産品的投資渠道變得跼踀。目前銀行理財産品發行面臨“兩難”困境:首先要保持每個月的發行規模,確保到期理財資金繼續在本行滾存而不至於分流到其他銀行,但投資渠道受限,迫使理財産品涉及一些高風險領域。

  涉股産品佔比提升

  Wind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投資於信貸資産和票據資産的理財産品市場佔比分別從去年同期的9.04%和11.94%下滑至1.52%和3.97%,降幅明顯。
  “對於理財産品的購買者來説,這不是一個好消息。”具有多年投資銀行理財産品經驗的老王&&,一直以來,基礎資産為信貸和票據的理財産品收益穩定,風險較低,是理財市場的寵兒。
  “很多銀行甚至宣傳説此類産品保本保收益。的確,從到期産品看,此類産品基本可以達到産品宣傳的預期收益率水平,所以在購買者中口碑很好。”老王認為,此類産品發行規模的縮減實際上是加大了理財産品收益的波動和風險。
  同時,投資於大宗商品和股票的理財産品發行規模逐漸走高。統計顯示,今年以來,這兩類理財産品的市場佔比分別從去年同期的0.12%和2.88%上升至0.46%和4.26%,升幅明顯。“新年過後,理財産品市場變臉了。”令某大型國有銀行資深理財經理許超備感意外的是,在最近發行的幾期理財産品中,挂鉤大宗商品的結構類産品的數量急劇上升。

  銀行陷“兩難”

  新年伊始,多家銀行調整理財産品線的目的何在?華夏銀行人士&&,這是銀行在監管壓力下的被動選擇。“叫停銀信合作、資産池項目、票據信託以及表外資産並表,這些監管‘緊箍咒’令銀行理財業務束手束腳,理財資金的投向範圍大大收窄。”
  據他介紹,以往固定收益類銀行理財産品集中在銀信合作,通過信託公司的信託貸款或票據信託運作。由於標的資産收益固定,所以銀行可以提前鎖定理財産品的收益。但目前銀信合作的理財通道已被監管機構堵住,所以銀行只能調整理財産品的投資方向。
  去年底,監管機構整頓資産池類銀行理財産品,銀行不得不停止此類産品的發售,而個別大型銀行的此類産品在産品線上的佔比近一半。
  業內人士認為,隨着銀行存量理財産品的陸續到期,新産品發售又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股權類、結構類産品和QDII成為突破的新方向。一直以來,大型銀行理財産品的存量巨大,成為它們拓展理財業務的優勢,但目前理財産品線的調整給它們帶來了難題。“就是尾大不掉。現在大型銀行的理財産品存量有上千億元,存量到期後釋放的資金需要新産品來吸收。為了防止到期資金被其他銀行分流,它們必須維持一定的新理財産品發行規模,但原來的許多穩健的産品由於受監管限制不能再發行,於是不得不增加結構類或股票類等創新型産品的發行量。”
  證監會黨委委員、主席助理吳利軍曾&&,要加強更多類型的機構投資者與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在投資組合中增加相對安全、高回報的理財産品,引導銀行理財計劃更多面向二級市場進行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
  但目前銀監會對於將理財資金投向股票市場持謹慎態度,對理財産品資金進入股票市場有嚴格限制。銀監會2009年發布的《關於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投資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禁止銀行理財資金投資二級市場股票或相關證券投資基金,僅對高端客戶的理財需求開放股票市場 。目前,銀行發行的涉股類理財産品並不直接投資二級市場股票,而是通過票據等金融工具與股票表現挂鉤。
  部分涉及股票的銀行理財産品在2009年到期時折戟沉沙。據銀行人士回憶,當時多家銀行涉股類理財産品虧損嚴重,部分産品的本金虧損幅度高達四成,導致銀行與客戶矛盾重重,客戶指責銀行理財能力不強、風險控制弱化。
  其後,理財産品的發展更為穩健,投資標的集中於信貸資産、貨幣市場 、債券市場 、票據類資産以及利率市場等價格波動較小 、易於鎖定收益的金融工具,相關産品的年化收益率穩定在4.6%至5.0%,遠高於同期存款基準利率。

  投資者應合理選擇

  “今年結構類、股票類産品佔比增加,加大了理財經理推銷産品的難度。”某不願具名的理財經理&&,根據以往經驗,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産品基本是希望獲得穩健收益,要求本金有保障,收益超過銀行定期存款就行。“所以,這麼多年來,涉股類和結構類産品一直賣得不溫不火,大家都把重心放在準固定收益類産品上。”他&&,“由於挂鉤大宗商品和投資於股市的産品風險高,所以不是我們向普通客戶推薦的首選産品。”
  不過,也有銀行業人士&&,根據客戶的風險等級,應該讓合適的人買到合適的理財産品,所以銀行的理財産品線也應該提供一些高風險高收益品種。不論是投資股票市場還是大宗商品的理財産品,基礎資産的投向並沒有錯,關鍵在於銀行的投研能力和對風險把控的能力。統計數據顯示,一家股份制銀行某一期産品自2010年8月開始運行,18個月後到期,總收益率達9.9%,折合年化收益率為6.6%。該産品的收益與在香港證交所和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三隻中資網絡科技股挂鉤,其高收益率得益於其中兩隻股票在理財期內的優異表現。
  “關鍵在於理財資金投資與股票相關金融工具的時點和標的選擇正確與否,一些銀行的涉股類産品取得良好收益。部分外資銀行推出的一些挂鉤大宗商品或利率市場的理財産品收益也頗為誘人。”某銀行個人金融部理財産品負責人&&,涉及大宗商品和股票的理財産品並非洪水猛獸。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銀行理財産品藏貓膩 投資先設防火墻 2012-03-02
理財産品收費標準由銀行説了算 2012-03-01
銀行拖長空當期導致理財産品收益縮水 2012-03-01
預期能賺12%的理財産品到期虧掉16% 2012-03-01
在銀行買理財産品被忽悠成了保單 2012-03-01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