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不振 長期通脹壓力難減
2012-03-02   作者:記者 劉振冬/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交銀施羅德量化投資部副總經理龍向東日前&&,實體經濟不振,但長期通脹壓力不減。龍向東認為,雖然因實體經濟疲軟,總需求拉動的通脹壓力減輕,但考慮到蔬菜價格的大小年模式、勞動力成本推動下的蔬菜相對雞肉貴現象,未來通脹雖處於下降通道,但受制於人口紅利接近尾聲、資源價格市場化改革等中長期因素影響,CPI長期處於3%以下預計仍是小概率事件,這也制約了貨幣當局對價格型工具的使用。
  對於貨幣政策取向,龍向東判斷,由過緊回歸中性,預調微調仍為貨幣政策主基調。央行2月18日公告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舉將為市場注入4000億元流動性,但此次降準仍有可能只是技術對衝,主要在於緩解前期因外匯佔款持續下滑、春節前定向逆回購到期、新股募集等多因素疊加而造成銀行間市場資金驟緊的局面。降準的時點晚於市場預期、逐步而非大幅的放鬆舉措,頗有預調微調深意。密切關注銀行間市場利率變化情況、社會融資總量規模,有助於深刻理解央行的政策調控意圖、力度和手法。
  龍向東認為,在實體經濟不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下滑、房地産調控方向未根本性改變的背景下,本輪行情的幅度較大程度上取決於市場和決策層對經濟調控二元目標(保增長、調結構)的理解偏差何時得到校正。而貨幣當局對數量型工具的精準運用隱含其對干預市場行為的審慎原則;市場期盼的改善似乎只能依賴於財政政策的實質性擴張及居民消費的超預期增長。但是,民生改善的財政保障受到地方融資平台風險、土地財政內生性的制約;後者取決於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長及邊際消費傾向,亦非一日之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央行:提升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能力 2012-02-24
[博客]實體經濟空心化要不得 2012-02-21
實體經濟空心化要不得 2012-02-21
有效發揮小額信貸服務實體經濟作用 2012-02-13
發展中小金融機構是支持實體經濟的關鍵 2012-02-13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