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行買理財産品被忽悠成了保單
2012-03-01   作者:王海燕 畢霄傑  來源:現代快報
 
【字號

    想去銀行買一款理財産品,誰知道卻變成了保單。市民張小姐最近就在南京一家銀行遭遇了這一離奇的經歷。幸虧自己及時發現,將保單退了,拿回了全款。但她的老父親卻沒有這麼幸運,同樣是去銀行存款,同樣存款也變成了保單。“但是我父親買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如果把保險産品退了,要損失一大筆錢。”市民張小姐非常憤怒地向本報“315理財維權”欄目投訴,為什麼銀行的工作人員頻頻忽悠客戶,將存款變成保單。
    市民張小姐告訴記者,不久前,她去白下區一家股份制銀行取錢,因為這筆存款到期了,她想取出來買一款理財産品,增加點利息收益。當她向銀行大廳內的一位客戶經理諮詢時,這位客戶經理向她推薦了一款“理財産品”,稱這款理財産品收益比存款要高一點,每年分紅收益在5%以上,存5年,本金是保證的。
    因為當時急着去辦事,張小姐就急急忙忙買了。過了幾天,張小姐查了一下自己的銀行卡,發現自己的資金被扣了,而且銀行也沒給她類似理財産品的購買記錄,張小姐只翻到一張銀行給她的薄薄一張紙。細看才發現,這是一家保險公司的保單。
    第二天,張小姐立馬趕到銀行,要求將保險産品退掉,所幸離購買保險産品不到10天,而保險産品都有10天的猶豫期,銀行工作人員啥話也沒説就給她退掉了。
    “我最近才知道我爸年前也上當受騙買了一份保險,而且早過了退保期。”張小姐氣憤地説,如果退保,本金要損失一大半。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0年11月1日,銀監會緊急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合規銷售與風險管理的通知》,其中包括叫停保險公司人員進入銀行賣保險的銀保駐點銷售,但由於在部分銀行中,工作人員會得到保險公司的提成,工作人員有動力推銷保險。業內人士提醒,與銀行存款、基金等理財方式相比,銀保産品的期限較長,資金流動性差。市民在購買時,應分清銀行理財和保險産品,千萬不要被忽悠。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建行理財産品暗藏玄機收益被蒸發 2012-03-01
銀行對賭金價跌 理財品看空黃金 2012-02-29
理財産品貓膩多 經理多是大忽悠 2012-02-29
部分銀行短期理財産品收益率走低 2012-02-29
銀行理財降門檻 風險説明需看清 2012-02-29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