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未到期産品達8.4萬億元
2012-02-09   作者:衛容之 李慧  來源:國際金融報
 
【字號

    銀行理財産品市場開春風波不斷。繼某股份制銀行被曝違規推介理財産品並致人虧損後,2月8日,又有媒體報道稱,某國有銀行一款高端理財産品也被曝兩年累計凈虧達16.45%。
  不過,一知名證券公司銀行分析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其實虧損並沒有報道中的那樣嚴重。事實上,去年到期的18742款銀行理財産品中實現預期收益率的佔九成以上,虧損的産品還不到3%。不過有人擔心,未到期的理財産品高達8.4萬億元,這一部分的預期收益可能不樂觀。
  “銀行理財産品收益高與2011年偏緊的貨幣政策有關,信貸收縮推高了整個社會融資成本,從而也就促使理財産品年化收益的節節攀高,以爭取更多的資金運轉(主要指中小企業,賺利息差)。”普益財富分析師肖芳對《國際金融報》記者&&。
  不過,高年化收益利率産品也不全是給予較好回報。一部分高收益的理財産品偏離了當初預期目標,不僅收益率不保,甚至讓消費者虧本不少。有報告顯示,在公布了的到期收益率的産品中,有37款沒有實現最高預期收益率,而且這些産品由於申購門檻高,消費者投入金額往往巨大,一旦虧了就會損失慘重。
  “出現虧損的大多是一些挂鉤基金、股票、股權、信貸資産等的結構性産品。”肖芳&&,“去年歐美債危機動蕩全球金融市場,新興國家也被高通脹困擾,經濟有所下滑等都加大了理財産品投資風險,不少挂鉤基金、股票的産品遭創,虧損較為嚴重。”上海某股份制銀行管理人員更是對記者解釋,有時候産品虧損是系統性風險造成的,比如全球金融風暴,不然還是有很大概率保證收益。
  在股市低迷、樓市投資受限且風險加大的情況下,銀行理財産品越來越有吸引力。肖芳&&,超短期理財産品遭遇銀監會禁令之後,開放式和結構性産品發行有望提升,流動性較高、收益率也較為可觀,能夠滿足投資者對於資金的流動性要求,而且能夠幫助銀行減輕月末、季末的貸存比考核壓力。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最賺錢銀行"理財産品到期虧16% 2012-02-08
存款理財化是資金真實價值回歸 2012-02-08
工行高端理財産受質疑 到期累計虧16.45% 2012-02-08
理財品資金去向成謎 是否“龐氏騙局” 2012-02-07
交行違規推介理財品 6%預期收益搖身變虧 2012-02-07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