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魔力:療效雖慢卻更溫和
2012-01-16   作者:Maxine  來源:外灘畫報
 
【字號

    在中國,“以養為主”的中藥文化深深地影響着人們的生活。不像西藥那般強勁,中藥雖然療效較慢,卻更為溫和。但中藥只能用來補身體治疾病嗎?那你可小瞧了中藥的魔力。
  雖説現在都提倡中西結合,但打開家裏的藥箱子,大多數人保存的都是能快速治療疾病的西藥。由於中藥療效較慢,加上還要煎熬,費時間又耗精力,人們就慢慢將它們放棄。其實,中藥可不僅僅是用來治病,它有許多魔力,除了當藥膳之外,它可以是一種新式零食,還可以混搭來吃。就讓我們拋開中藥“久煮費時”的老觀念,來看看中藥新式吃法。

  中藥能當零食吃?

  且不説人們對於中藥的定義,一説到零食,你很難將它與傳統意義上的中藥藥材&&起來。其實,古來中藥多取於植物,若是“藥食同源”,則可將中藥藥材變為零食來滋補身體。對於久坐電腦前,挂着防輻射板也無法抗拒輻射來襲的OL們來説,簡簡單單的中藥零食能夠幫助他們輕鬆快捷地養生。氣血虛弱者可選擇阿膠蜜棗,口感酸甜又能補脾和胃,滋陰潤燥更能補血補氣。若是經常熬夜上火,也可將淮山粉和杏仁、百合一起沖泡,暖暖一杯下肚,火氣就立馬消失。龜苓膏也是一大選擇,它能清熱排毒,效果如同涼茶。如果辦公室有微波爐,也可以帶上一些白果,將它們放入微波爐,短短幾分鐘後,生白果的苦味瞬間消失,口感變得如糯米糰一樣。此外,山楂片,茯苓餅,玫瑰花茶都是簡單易得的中藥零食首選。但切記不能貪食,雖説藥食同源,但畢竟帶有藥性,淺嘗則止為佳。

  自己在家做藥膳

  將中藥藥材融入膳食中,這不是舊時宮廷裏才有的待遇,而自己在家做藥膳,其實並非很難。利用紅糖製作出的甜品或許能為你的藥膳打頭陣,如姜棗紅糖水,紅糖棗菊花粥,這些加入紅糖的甜品都能健脾補血。在甜品中,以紅糖取代冰糖,也能使你面色更加紅潤,美味中還能養生。除了紅糖,花生及紅棗也是很棒的藥膳。你可以煮一鍋黑米粥,將花生與紅棗加入其中,或者用它們來煲一鍋雞湯。但記住一定要剔除紅棗的殼,不然容易上火。花生則最好使用紅衣花生,這樣補血養生效果更好。

  中藥藥材玩混搭

  當下,不止時裝能夠混搭,藥材食材也時興混搭。雖説“人食五穀雜糧,病痛難免”,但如果能夠科學地將五穀雜糧巧妙搭配,養生健康則近在咫尺。喜歡喝粥或泡茶的朋友們可以將蓮子、芡實、紅棗、茯苓、黑芝麻、南瓜子、核桃、薏米仁、阿膠等這類常見的五穀雜糧研磨成粉,隨便你怎麼折騰,煮一鍋香噴噴的粥或是在冬日泡一杯暖茶都是不錯的選擇,而且還有很大的營養價值。不過混搭也講究技巧,在不了解藥材藥性的前提下,玩混搭,還是小心為妙。
  無論怎麼折騰這些藥材,最終無非為了在這個快捷高速的時代裏尋求健康的保障。中藥吃法各異,但你仍舊不能忽略“久煮出精華”的中醫之道。在保證藥材醫用價值的同時,稍微改變下模式,摒棄“守着藥鍋添水”的舊觀念,嘗嘗當下最時興的吃法,健康也變得更加容易。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劉遠舉:抽籤或可解決春運售票難題[思想]高連奎:福利國家經濟反而更高效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