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拉存款給客戶送米、送油、送家電如今早已不稀奇。2011年,一度收緊的流動性、不斷加碼的存貸比考核、外匯佔款連續負增長導致存款流失嚴重等因素疊加,令所有銀行都感受到資金壓力。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年關將至,攬儲混戰正火熱上演,各家銀行為了吸納存款均使出渾身解數,為了套住大客戶,一些銀行甚至不惜突破底線,開出高額收益率吸引資金。
業內人士稱,攬儲混戰背後隱憂重重,衝時點式的“數字游戲”無法客觀反映商業銀行的資金狀況,既擾亂金融秩序,更妨礙了市場和監管層的準確判斷,給銀行經營帶來了巨大的潛在風險。
返利標準提高了不少
“每到月末、季末、年末各家銀行的業務經理就會輪番打電話要我去存款,今年的返利標準提高了不少,500萬元起的七天存款有5‰的返利,1000萬元起的超過7‰,這錢賺得太輕鬆了。”在廣東中山市從事包裝印刷生意的企業主盧漢華説。
盧漢華告訴記者,沒想到平時處處要看銀行臉色的企業主,現在竟成了銀行的“座上賓”。記者粗略估算,以七天存款5‰的利率計算,年利率大約是26%,遠高於銀行同期貸款利率。
據了解,由於年末存貸比是銀行第二年信貸分配指標的重要參考依據,因此各家銀行都不敢松懈,希望把存款做大。每年12月底至第二年3月都成為商業銀行“攬儲混戰期”,而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2011年的攬儲壓力比往年更艱巨,以至各家銀行開出的攬儲條件也一路“水漲船高”。
緊盯大客戶,中小客戶也不能有絲毫松懈。記者走訪廣州地區一些商業銀行發現,不管是國內銀行還是外資銀行,放眼望去,鋪天蓋地儘是攬儲廣告。存款以5萬元為起點,可獲得食用油、袋裝米、小家電等禮品;此外,儘管銀監會口頭叫停了30天以內的短期理財産品,但31天、33天、35天的短期理財産品迅速“補位”,年化收益率從5.5%至7%不等,一些銀行還推出可以隨時買、隨時贖回的無固定期限理財産品,以及針對大額現金的定制存款業務,存取自如,最高年化收益率可達10%。
高息返利式攬存方式無異於“殺雞取卵”
“今年攬儲特別難,各家銀行都鉚足了勁,客戶的胃口也被吊高了,我們的業務越來越難做。”廣州某商業銀行業務員陳沫説。
陳沫告訴記者,往年到年底,一般是中小商業銀行的攬儲壓力大,但是今年,不少大銀行也加入了競爭隊伍。大銀行的實力強,客戶基礎好,開出的收益標準更有吸引力,在攬儲上佔有優勢。“市場容量就那麼大,為了爭奪客戶大家競相提高返利標準,對於那些實力平平的中小銀行來説,絕對是‘打腫臉充胖子’,因為投入與産出根本就是不相符的。”
廣東某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一位內部人士坦言,高息返利式的攬存方式無異於“殺雞取卵”,因為銀行資金池子的量是一定的,現金返利需要即時拿出真金白銀,銀行在報表裏則要通過各種會計操作將其納入成本,對於資金實力相對較弱的中小銀行來説,在應付考核的同時,也給自身背上了沉重的壓力,既違反銀監會的監管規定,也破壞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廣州證券金融行業分析師俞衝説,今年除了市場整體流動性偏緊的因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監管層對於存貸比考核的要求全面強化了,從銀行運營的安全角度來説,保持適度的存貸比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考核為驅動而産生的衝量、衝時點行為是一種‘數字游戲’,耗費成本高且不具有可持續性,令監管層無法準確判斷銀行的真實存貸水平,不利於銀行的穩健經營”。俞衝説。
專家呼籲規範“灰色空間”
來自招商證券的統計數據顯示,10月份,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存貸比普遍接近75%的臨界點,而四大行的存貸比儘管處於55%至65%左右的水平,但自2011年下半年開始,其自營存款增長就開始出現急劇流失,導致在貸款增量上不敢放量。
俞衝説,很多銀行採取了不規範的方式吸收存款,這類“灰色空間”的存在給金融市場帶來了很多不穩定因素。相關部門應當把地下的攬儲競爭陽光化、規範化,允許合理的市場化競爭,並且對不合規的攬儲方式進行必要的處罰,通過制度化化解風險。
11月中旬,銀監會召開2011年第四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分析會,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堅守風險管理的底線,加強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嚴防出現系統性、區域性風險。會議特別強調,要高度關注歲末年初商業銀行的資金運行特點,加強風險管理,嚴防各種金融風險的發生。
同時,銀監會還要求各商業銀行健全科學的流動性考核體系,嚴格執行存貸款指標日均考核要求,嚴禁通過發行短期理財産品等方式變相高息攬儲,規避監管要求,進行監管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