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銀行理財産品數據顯示,上周17家銀行共發行174隻理財産品,較前周減少33隻。其中,16家中資銀行發行了171隻,1家外資銀行發行了3隻。招商銀行發行理財産品28隻,位居發行排行榜首位,佔總體發行數量的16.09%。其後依次是中國銀行和深圳發展銀行。上周共有190隻理財産品到期,到期産品涉及17家銀行。
銀行理財紛打“跨年”牌
距離2012年元旦還有不到一週的時間,銀行的存貸比考核也進入倒計時階段。一商業銀行客戶經理告訴記者,12月既是四季度的考核節點,也是銀行“美化”年終答卷的最後衝刺階段,在關鍵時點面前,銀行不敢有絲毫懈怠。攬儲任務自然就落在了銀行每個員工的頭上。
記者發現,在監管壓力下,銀行理財産品頻現32天、34天産品等“擦邊球”産品。而為了最大限度地喚起投資者的購買衝動,無論是中短期産品也好還是長期産品,年末理財産品的預期收益已經全線超過5%,收益率在5%以下的産品已寥寥無幾。
從理財期限來看,本週市面上在售的大部分理財産品,發行時間大都在元旦前,但是計息或是到期日都在元旦後。不僅如此,自銀監會多次強調“嚴禁通過發行短期理財産品變相高息攬儲、規避監管要求、進行監管套利”使得超短期理財的發行遇冷後,被一些銀行取而代之的滾動型理財産品也被包裝成“跨年理財産品”進行銷售。
“12月的最後三天是大多數銀行集中發行産品的時間,有的産品在12月底就開始計息,有的産品卻設定在1月初計息。對於投資者而言,中間被白白浪費掉的日子有點不公平,但是對於銀行而言,精心布局産品各項日期,為的是盡量使12月31日這一天的賬面存款資金多些。對於銀行的存貸比考核是相當有效的一筆"存款"。”一業內人士坦言。
謹慎選擇外匯挂鉤理財品
根據普益財富的統計,11月份,11家銀行共發行154款外幣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産品,各幣種收益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浮。其中,美元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産品發行53款,平均預期年收益率為3.77%;澳元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産品28款,平均預期年收益率為6.01%;港幣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産品30款,平均預期年收益率為2.81%;歐元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産品27款,平均預期年收益率為3.28%;英鎊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産品8款,平均預期年收益率為2.50%;日元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産品7款,平均預期年收益率為2.11%;加元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産品1款,平均預期年收益率為0.90%。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人民幣匯率近期正在進入有升有貶的“波動時代”,建議投資者合理配置外幣資産,同時,個人是否需要換匯還是需要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