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307點、2245點輕鬆告破後,滬深股市不改下跌本色,昨日上證指數又失守2200點關口,幾乎以全天最低點收盤。在股指持續動蕩的同時,公募偏股型基金自然也是持續受傷,前期的反彈成果被吞噬得一乾二淨。
申萬菱信深證成指分級進取基金凈值降到3毛以下創下累計凈值新低後,毛基又引發市場關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單位凈值降至1元以下的偏股型基金已經逼近600隻,累計凈值在1元以下的已經超過300隻,而毛基背後的形成原因也是多種多樣。
累計凈值破面已超300隻
申萬菱信深證成指分級進取基金凈值降到3毛以下,創下兩市基金累計凈值新低。而在市場持續走低後,毛基數量自然也激增。
根據易天富基金研究中心的統計顯示,截至本週三,基金單位凈值在1元以下的偏股型基金數量已逼近600隻。工銀瑞信核心價值基金在12月14日的單位凈值只有0.2762元,益民紅利成長、泰信先行策略等基金同期單位凈值也不到5毛。
不過,鋻於基金可能有多次分紅等原因,和單位凈值相比,基金的累計凈值則更能説明基金過往的運作情況。不少基金單位凈值雖然只有幾毛,但累計凈值仍在1元之上。
統計顯示,截至本週三,累計凈值在1元以下的偏股型基金數量仍超過300隻。光大保德信基金旗下的光大優勢自成立至本週三累計凈值仍只有0.6193元。銀華內需精選的累計凈值也只有0.65元。華泰柏瑞行業領先、民生加銀穩健成長、長城品牌優選等一批股基累計凈值都不到7毛。
指數型基金不少數據進一步顯示,偏股型基金中,累計凈值位於1元以下的基金,多數屬於指數型基金,佔總數的比例接近四成。
成立於2009年底的嘉實基本面50,本週三累計凈值為0.651元;稍早成立的海富通中證100,累計凈值只有0.685元;成立以來就一直虧損的華夏滬深300,累計凈值為0.691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最近兩年成立的指數型基金幾乎絕大多數都處在虧損狀態。
在指數型基金類型中,最為受傷的自然是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分級基金中的高杠桿部分。數據顯示,目前已成立的指數型分級基金,其高杠桿部分的凈值已全部跌破1元。
毫無疑問的是,自2010年來,滬深股市趨勢型投資機會難尋,基金賠錢的效應越來越明顯,讓被動跟蹤指數的指數型基金着實受傷。再加上杠桿放大效應,分級基金高杠桿部分風險增大。成立於去年10月22日的申萬菱信深成分級基金,跟蹤標的為深證成指。自上述日期至昨日收盤,該指數從13000多點下跌至8800多點,期間跌幅超過30%。
毛基中新基金居多
統計顯示,剔除指數型基金後,主動偏股型基金中的毛基,多數為近兩年成立以及過往牛市高點成立的基金。
市場屢屢上演反復震蕩和持續下跌的戲碼,新基金也難以找到賺錢機遇。易天富統計顯示,累計凈值在1元以下的近200隻主動偏股型基金中,近兩年成立的新基金數量佔到了109隻。由於市場環境的不配合,而且這部分基金由於成立時間尚短,質地是否優良仍需要時間檢驗。
不過,在2007年牛市中成立的基金數量也有26隻,這部分基金的累計凈值大多數都在1元附近,其中累計凈值仍在5毛至6毛左右的基金,其投資的能力則需要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