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需謹防"挖坑待建"濫竽充數
2011-12-02   作者:記者 來建強/福州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又是一年將盡,今年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建設1000萬套的目標雖已基本實現,但有不少的保障房項目卻僅僅是“挖坑待建”,甚至還有個別地方存在着保障房建設資金被挪用、被侵佔等違規亂象。謹防“挖坑待建”濫竽充數,是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推進千萬套保障房項目“加速快跑”的首要問題。
  一些地方的保障房項目之所以是“挖坑待建”,表面上看,是保障房工程仍難以從資金缺口大和建設用地緊的“泥潭”自拔,實則不然,保障房的“被挖坑”折射出的是地方政府消極應付的態度。
  首先,從地方列出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清單可見,今年開工建設的1000萬套保障房中,公租房和廉租房等真正需地方財政“貼錢”的項目僅佔三分之一左右,而棚戶區改造住房、經適房等帶有商業開發性質的項目佔了大頭。據福建省公布的有關統計數據顯示,該省經適房項目的利潤率高達30%以上。這説明,保障房項目並非都是“虧本買賣”,有的竟還有厚利可圖。而一些地方政府對待保障房建設卻常常擺出一副“錢緊”窘態,動輒向上伸手要錢,簡直令人錯愕。
  其次,近年來,在一浪高過一浪的城鎮化浪潮推動下,各大中城市的城區規模急速膨脹,年均城建用地動輒數千畝,地方政府坐地收錢,“錢景”喜人,而保障房建設用地卻一再捉襟見肘,難以從中分得一杯羹,這何嘗不令人心揪。
  一言以蔽之,地方保障房建設缺的應不是錢和地,而是地方政府的積極態度和堅定決心。應當看到,地方政府消極應對保障房建設,屢陷“口惠而實不至”的尷尬,有其深刻的根源,這關鍵在於保障房建設的頂層制度設計中,缺乏一套針對地方政府行之有效的考核監督與激勵機制,而地方政府現仍被“唯GDP”的短視政績觀所左右。
  在以GDP為馬首是瞻的情形下,個別地方不但不為保障房建設資金缺口巨大擔憂,反而是不惜挪用或侵佔保障房建設資金。今年以來,部分商業銀行對棚戶區改造任務集中的省份專門設立了“棚戶區改造專項貸款”,但在貸款審批和發放過程中,卻被某些中小房地産開發企業鑽了空子,“移花接木”用來建設商業項目。近期,南寧、石家莊等地的保障房項目被查出使用“瘦身鋼筋”等質量隱患問題。
  謹防“挖坑待建”濫竽充數,推進保障房“加速快跑”,當務之急是,需要從政績考核、財稅體制改革和發展方式轉變等入手,建立和實施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地方政府政績考核評價體系,讓地方政府真正把工作熱情釋放在保障房等民生項目上,同時,對在保障性住房建設上弄虛作假的官員該問責的應予以及時公開的問責。
  此外,不容忽視的是,保障房開工並不等於建成,建成也不等於能讓困難群體住得好,隨着今明兩年各地保障房項目的陸續建成並投入使用,後續分配和管理問題將日益突出,各級政府亟須未雨綢繆,盡快完善住房信息系統和個人信用與收入信息系統等相關配套措施和制度建設,確保實現保障房公開、公平、公正的有效供給,讓保障房切實發揮出保障困難群體的民生功效。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挖坑待建”的保障房傷民心 2011-11-18
武漢地方債融資近6億投入保障房建設 2011-11-16
71期 杜絕保障房建設以坑充數 2011-11-16
保障房建設何時走出數據迷宮 2011-11-16
不妨給保障房竣工時間劃道紅線 2011-11-15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