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此前已連續5天下跌,但昨日市場竟然還是沒能逃過下跌的命運。多頭在盤中一度掙扎,上證指數也曾收復2400點。但可惜的是,市場在尾盤再次出現跳水的走勢,2400點得而復失。那麼,如何看待這一走勢?
PMI增速大降“撞傷”大盤
對於昨日盤面來説,多頭其實是擁有製造反彈行情的契機的。利好有二:一是文化傳媒産業暖風頻吹,該板塊仍有望成為市場反彈的急先鋒;二是有媒體報道稱浙江部分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下調,這説明央行的微調政策漸趨&&。
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文化傳媒股在早盤就出現低開低走的走勢,從而一開始給各路資金形成一個不佳的印象,即有資金利用板塊的利好消息趁機減持。
而央行微調政策的利好最後也沒能敵過午市前發布的一則信息,即11月滙豐製造業經理人指數(PMI)創下32個月新低。PMI下降最直觀地説明了中國經濟活力明顯下降,進而意味着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速可能進一步回落。這重挫市場信心。畢竟,早在三季報公布完畢後就有主流資金認為上市公司盈利預期或將下調,但至昨日,這真的成為了事實。
游資做多意願仍在
不過,從昨日盤面來看,筆者仍傾向於認為,眼下市場可能還未完全進入寒冬。因為昨日盤面依然有諸多亮點。
首先,游資熱錢的敏感度似乎依然未降低。比如説,在近期有媒體報道了巴菲特大量購買激光股的信息。受此影響,昨日游資熱錢發力激光股,金運激光漲停,大族激光、華光科技等個股也逆勢飄紅。如此的走勢就説明市場的寒意尚未凍結熱錢的做多意願,也就意味着市場希望仍在。
第二,基金等機構資金目前仍在抱團取暖。這主要是體現在這些機構資金圍繞着産業投資熱點挖掘了一系列的強勢個股。比如説,電力設備領域,隨着智能電表的相關産業需求迅速增長,東軟載波等運行在上升通道中的股票明顯強於大盤。與此同時,配網自動化的建設、農網改造也使得鑫龍電器、北京科銳、科大智能等個股得到了資金的青睞,也成為機構資金抱團取暖的對象。
值得一提的是,其實眼下各方資金對産業拐點的投資思路都頗有研究。像電力股,由於電價上漲等預期存在,已成為市場新的抱團取暖的對象。其中,上海電力、贛能股份、皖能電力等龍頭品種昨日均漲幅居前,而華能國際等火電股也反復逞強。
如此來看,大盤短線雖然面臨着一定的壓力,但是,一方面由於熱錢的敏感度依然較高,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大資金採取抱團取暖的策略,因此對大盤的調整空間與速度也就不宜過分悲觀,上證指數圍繞2400點一線反復震蕩的趨勢並未根本性改變。
可適當博反彈
綜上所述,在操作中,建議投資者在控制倉位的前提下仍可適量出擊,與機構資金一起取暖,從中獲得短線機遇。
就目前來看,機構資金源源不斷涌入的電力設備股、電力股等品種仍可跟蹤。與此同時,年底資金較為關注的白酒股、旅游股及醫藥股等品種也可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