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折和波動下的基金業亟待尋求突破的契機”,“如何打開基金營銷的新局面,已成為一個迫在眉睫,卻又無法回避的難題”,對於基金行業的困惑,11月17日,華安基金總裁李京力在北京的某論壇上這樣解釋。
這是基金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但李京力面臨的難題不僅如此,亟待解決的還有華安基金公司自身面臨的難題。
公司高管接連出走、業績持續下滑、規模不斷縮水、基金遭遇清盤?熏對於“老十家”之一的華安基金公司來説,今年日子的確有些不好過。
五高管接連出走
11月15日,證券時報刊登華安基金關於公司高管變動的公告。公告顯示,11月12日,華安基金原副總經理邵傑軍離任。
本報記者還注意到,9月23日,該公司原副總經理韓勇因個人原因辭職。9月17日,該公司董事長俞妙根也因個人原因辭職,卸任華安基金董事長職務,不再擔任該公司董事。此前,8月26日,該公司原副總經理李炳旺因個人原因辭職。3月15日,華安基金的核心投資人物王國衛去職。
至此,邵傑軍成為李京力到任華安基金後,繼王國衛、李炳旺、俞妙根、韓勇之後出走的第五個高管。有公開報道稱,邵傑軍會去國聯安基金。“這件事已經在走流程了,公告很快會出來。”
業績、規模持續下滑
在華安基金目前管理的20多只基金中,記者隨即抽取了華安升級主題、華安創新混合以及華安大中華升級進行觀察。截至11月18日,華安升級主題近三個月的業績為-9.52%,近半年的業績為-9.62%,成立以來整體業績為-10.70%;華安創新混合近三個月的業績為-9.61%,近半年的業績為-13.82%,今年以來的業績為-18.81%;華安大中華升級近三個月的業績為-12.94%,近半年的業績為-15.90%,成立以來的業績為-15.90%。
據數據統計,華安旗下28隻基金累計單位凈值大於1元的為15隻,累計單位凈值小於1元的為11隻。
而根據基金公司年報和半年報數據,去年全年,在前十大基金公司中,只有3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出現投資虧損,華安基金旗下基金合計虧損4.12億元;今年上半年,華安基金虧損了44億元,處在基金公司虧損榜前十。
就基金規模而言,根據2011年半年度基金公司規模排行榜,華安基金目前共28隻基金,資産規模共752.3095億元,不及千億,已經從第一梯隊的“老十家”降級為第二梯隊。
産品遭遇清盤
11月2日,作為中國首只QDII的華安國際配置到期。根據該基金的産品説明書,在第一個投資周期內,該基金的境外投資顧問是雷曼兄弟資産管理有限公司以及雷曼兄弟國際公司。在第一個投資周期內,該基金投資於結構性保本票據。
在華安國際配置的實際運行中,雷曼資産管理公司每月向華安基金提供資産配置建議,投資交易指令也通過雷曼的全球交易平台執行。然而,突如其來的國際金融危機和雷曼兄弟的倒閉,把華安國際配置推向極為尷尬的境地。
華安基金表示,根據保本責任公告,在該基金第一個投資周期屆滿之日,以美元計價的結構性保本票據清算所得、和解所得以及該資産的投資收益合計,低於本基金原投資的相應結構性保本票據本金,公司將以自有資金彌補資金缺口,如彌補了資金缺口後,基金份額凈值仍低於基金初始發售面值,公司將繼續以自有資金補足基金初始發售的面值。
這意味着,華安基金將對每份華安國際配置基金支出0.03美元給基金持有人。按約9700萬份測算,華安基金需要自掏腰包約1857.98萬元。
現在看來,作為老十家的華安基金,昔日的光彩正在褪去,管理的資産份額逐漸被後來者超越,基金業績也乏善可陳。基金業競爭殘酷,即使有總裁李京力的吶喊,也未必能帶給華安基金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