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年終“哨響”還剩最後三十個交易日,經歷將近一年的運作,公募基金在業績和規模方面將面臨市場的定期檢驗。進入“最後一圈”,各家基金的“衝刺”狀態如何,本期周刊予以關注。
備戰篇:發行盛宴成“星球大戰”
在為年末收官做準備的同時,一些基金公司也開始為明年的運營做規劃,而制訂發行計劃就是其來年“備戰”的重要內容。今年以來持續高頻的發行節奏已經讓基金公司頗感壓力,在明年發行預期方面,行業內部出現分化:有些基金公司依舊顯示了其“樂此不疲”的發行慾望,而另一部分基金公司則漸露“力不從心”的無奈。
部分規模較大的基金公司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明年的發行或將維持當下的高頻狀態。
深圳某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告訴記者:“明年的發行我們會依舊市場行情的變化,結合自身業務發展的實際需求進行合理規劃,並沒有一定要達到多少只的目標。”不過該人士“話鋒一轉”:“同時應該也會受同行發行節奏的影響,畢竟競爭的壓力、股東的壓力大家都能切身感受到,不能落後太多。”
“我們也沒有具體的發行只數限定,但是你可以看下證監會網站上公布的目前我們在報的新基金髮行計劃,至少這些在報的新基金明年肯定會發行,其餘的我們會擇機再定。”另一家基金公司內部人士也“含蓄”暗示明年的發行不會有非常大規模的減速。證監會14日公布的新基金髮行審批進度情況顯示,目前同時上報4隻新基金的基金公司共有2家,有6家公司在報的新基金數目為3隻,上報2隻“在案”的基金公司更是普遍。
某基金公司市場總監更是直言不諱&&,雖然具體目標未定,但預期明年的新基金髮行數目在今年的基礎上“只會多不會少”,至於“多多少”需要按照市場發展來定。而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以來該公司發行成立的新基金數目超過6隻。
上述對來年發行“態度積極”者都來自規模較大的基金公司。分析人士稱,多通道審批制度對於大公司來説更加有利於發揮其在産品研發、銷售、管理方面的優勢,在渠道方面也更具有話語權,因此對於財大氣粗的大公司來説,雖然馬不停蹄發行新基金讓其壓力倍增,甚至同樣面臨“虧本賺吆喝”的尷尬,但其仍處於高頻發行的有利競爭地位。
而相較於部分大公司的樂此不疲,一些中小規模基金公司明顯“不堪重負”,有基金公司人士在採訪中&&,明年的發行可能不會再延續今年的“瘋狂節奏”。
滬上一小規模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在預期明年的發行時“低調”&&,明年將更多立足於“管理”而非“發行”:“今年的發行競爭就如同當年美國提出的‘星球大戰’計劃,大公司利用自身優勢拼命拉快發行節奏,小公司出於競爭壓力不得不疲於應付,弱市發行敵不過大公司,加上自身投研團隊管理能力有限,長期參與這樣的發行競爭最終會被拖垮。”
“本來是想通過多通道開閘加快業務線的布局,但看似跨越式的布局更多只是對於基金規模不進則退發展困境的消極應對。”分析人士&&:“然而另一個問題是,若在別的基金公司都忙着發行的情況下,原本就處於‘食物鏈’下層的小公司若無法在規模上有所表現,其處境依然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