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成用戶曾被銀行理財品"忽悠"
2011-11-21   作者:  來源:華西都市報
 
【字號

    隨着理財市場迅速擴張,商業銀行誤導銷售的現象也是愈演愈烈。銀率網發布的《2011年度360銀行評測報告》顯示,24.79%的用戶在購買理財産品時有過被誤導的經歷。
  從誤導現象發生的原因來看,銀行業務人員出於業績考核及自身利益的考慮,誇大理財産品的預期收益率仍為誤導現象的痼疾,佔比16.67%,排在首位;其次是由於銀行業務人員不專業導致的誤導,佔比15.56%。銀行駐點保險人員誤導客戶、收費情況不如實告知、將保險當做理財産品銷售也是産生誤導銷售的重要原因。
    在“忽悠”客戶的銀行中,大型商業銀行的誤導率最高,達16.26%,與2010年基本持平;外資銀行誤導率降至15.58%,較2010年的17.57%降低了1.99個百分點,這是因為2011年外資銀行高收益理財産品種類減少,而以中等風險理財産品為主,且年內外資銀行銷售行為得到了較大程度的規範;股份制銀行的誤導現象明顯好轉,誤導率比2010年明顯減少了4.15個百分點至8.65%;城商行誤導率減少了2.17個百分點至6.99%。
  銀率網相關人士指出,各年齡階段人群被誤導的比例有所不同,31-40歲的投資者被誤導的比率最高,這是和不同階段人群的經濟實力以及相匹配的金融知識密切相關的。因此,要降低銀行誤導率需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是要提高銀行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其次是需要為銀行用戶普及更多的金融知識,使用戶在購買産品時能夠真正根據自身需要正確選擇。
  此外,在調查中,理財産品説明書晦澀、信息不全等問題首次被提及。銀率網上述負責人認為,這反映出投資者開始關注理財産品書面文本的規範性,是投資者購買理財産品理性化、成熟化的表現。由於普通投資者缺少專業知識,説明書應該盡量簡潔、準確,表述應全面、清晰。
  據《北京商報》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銀行理財産品發行量將平穩回落 2011-11-18
拋棄收益低於5%的銀行理財産品 2011-11-17
遏制銀行理財異化 一個月內期限産品被叫停 2011-11-17
廣發銀行理財變相攬存 募集資金投向存款 2011-11-11
CPI回落 銀行理財繼續鎖定高收益 2011-11-10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