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板“難産”迷局
2011-11-21   作者:羅諾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字號

    臨近歲末,國際板再起波瀾。
  “國際板隨時可能推出。” 11月1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徐明話音落地,大盤扭頭直下2500點。
  這種情形並不陌生。自從今年五月的陸家嘴金融論壇上,時任中國證監會主席的尚福林宣布離國際板“越來越近”後,關於國際板的消息已屢次影響A股。
  “國際板在今年內推出是肯定無望的,明年能否推出也並無太大的把握。”日前,接近於監管層的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
  據其介紹,近日國內三大金融機構的人事大調整以及明年即將到來的政府和央企的大換屆也將影響到一些政策的實施,而國際板的推出也同樣難免受影響。
  “雖然尚福林在任時對國際板的推出頗為積極,但這之後的具體實施,還要看在新的領導班子對於國際板的態度和認識。”上述人士指出。

  順流?逆流?

  這並非國際板與A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除了2011年的5月,早在2009年9月,創業板已經確定推出之時,國際板距離其“呱呱墜地”也曾只差臨門一腳。
  時間回到2009年9月的一天,時任北京博德産權集團副總經理的李召平正在為一個振奮的消息而雀躍;其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為德交所尋找符合其上市要求的中國企業,並負責推薦至德交所上市。
  而當年9月,李召平似乎已經看到了夢想實現的契機。
  2009年9月8日,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廈門舉行的2009國際投資論壇上&&,中國將允許具備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在境內上市,提升在華發展能力。
  儘管這時,距離中國第一家公司海外上市引發的海外上市潮已17年之久。1992年10月9日,當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頂着中國第一家海外上市公司的光環在紐交所成功掛牌時,李召平還是一位剛剛步入大學校門的金融專業新生。
  但種種跡象表明,海外上市熱給國內經濟和資本市場帶來的不和諧因素開始逐步暴露。
  首先,在海外上市的中小企業價值被嚴重低估。低市盈率招股、低市盈率運行的特徵讓海外上市遭到“賤賣國內資産”的質疑。
  此外,“目前在海外上市的內地企業,大部分是在各行業處於"領頭羊"地位的超大型國有企業。”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周茂清&&。這些企業到海外上市,在募得資金的同時勢必要給海外投資者以相應回報,這無異於將其在國內特殊市場背景下所形成的壟斷利潤讓給海外投資者。
  隨着國內資本市場不斷成熟、多層次的市場環境和市場機制不斷完善,國內企業單向海外上市潮開始風向漸變。
  就在2009年9月,有關國際板有所眉目的消息不脛而走之後的幾個月中,包括滙豐控股、恒生銀行等有意赴A股上市的境外公司名單相繼被相關媒體曝出。
  但兩年過去,國際板遲遲未有真招。此時,李召平已經離開了服務多年的博德産權集團而轉投私募。

  “難産”的國際板

  為何國際板的誕生一再延後?
  “中國的資本市場要實現國際化,這是確定的。”2011年7月,當國際板話題再度興起時,經濟學家、中國政法大學法與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博導劉紀鵬如此評論。
  “如果説現在開通,我明確認為不行,如果問中國需要不需要(國際化),我就是説,未來需要。但如果就是開國際板,我是持否定態度。”劉紀鵬坦言。
  國際板的推出對於國內資本市場最大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兩年前的陸家嘴金融論壇上,上交所總經理張育軍一語中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將穩步推進國際板建設,逐步使上海成為全球的資産定價中心之一。”
  “國內市場自身對資産"定價權"和"話語權"的缺失是制約國內資本市場發展的黑洞之一。”擁有多年操盤國內企業海外上市經驗的李召平坦言。
  2007年初,關於國際投行壟斷中國資本市場“話語權”的言論便甚囂塵上。
  “從中國資本市場誕生的那一刻起,無論是游戲規則還是價值評估體系,幾乎都是完全移植自資本市場發達國家的舶來品,這就決定了中國資本市場從出生就已經將話語權和定價權完全交給了國際投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外行人士向記者坦言。
  隨着中國資本市場在經濟體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這種壟斷資本定價權和話語權的狀況勢必成為中國金融安全的極大隱患。
  “國際板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將對目前國內資本市場高企估值系統給與平衡。”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説,從而也將一定程度上避免外資投行對國內資産定價權的操縱。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博客]中國股市尚需補課 切忌盲目催生國際板 2011-11-21
盲目催生國際板並非明智之舉 2011-11-21
國際板醞釀已久只欠東風 2011-11-09
瑞銀稱中國應很快會推出國際板 2011-09-15
[博客]警惕國際板成股市“高鐵”翻版 2011-07-28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