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血"房地産 抄底資金缺血樓盤
2011-11-08   作者:杜雅文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號

    “收購珠三角地産項目,扛不住的就賣給我。”最近一段時間,在深圳某投資公司擔任副總的劉剛(化名)屢屢放出豪言。他已與一些資金鏈緊張的開發商接觸,準備抄底部分樓盤項目。
  劉剛所在的投資公司此前也做房地産項目,但出於對形勢的研判,最近兩三年已不再開發新項目,而是介入PE投資等新業務領域,但持續施壓的房地産調控政策讓劉剛又看到了房地産項目的機會。
  “最近兩三個月,一些開發商想把手中的一些項目轉讓出去,以解決資金"斷血"的問題。”劉剛説,這給他們這種前期項目已結束、資金豐厚的公司帶來了機會。
  今年以來,房地産企業並購案例大增。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房地産企業並購案例近90起,總並購金額近260億元,比去年增長120%。據北京中原地産市場研究部不完全統計,前10個月,在北京、上海、天津和重慶四地産權交易所掛牌出售的房地産企業或項目數量出現“井噴”,總數超過600宗,而去年同期不足300宗。
  在資金壓力下,一些小開發商主動找上門來,和劉剛談起了買賣。為了控制風險,劉剛在挑選項目時以珠三角地區的住宅為主,甚至要求項目離深圳的車程最好不超過兩小時。劉剛認為,他對珠三角的公司比較熟悉,考察項目也方便,當地房價相對理性,同全國一些空置率高的城市相比,安全邊際更高。他的另一個考慮是,房地産項目開發周期很長,公司投資需量力而行,戰線不宜拉得太長。
  為什麼資金鏈緊張的開發商不選擇降價出貨,而寧願將項目整體轉讓呢?劉剛説,一些項目證照不齊,現在沒法通過“零售”回籠資金,而後續開發資金又不足,只能選擇整體出售。在眾廈地産總經理助理林曉華看來,降價出貨是開發商很不願意走的一步棋,因為一旦樓盤開始降價,購房者觀望情緒會更濃,而打包整體出售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收回先期投入。
  深圳一些地産業內人士&&,“斷血”房地産項目的轉讓此前就存在,但大都在圈內私下進行,出讓項目的開發商不希望外界知道,以免引來大家對其資金狀況的猜疑。在産權交易所公開掛牌不僅對開發商的聲譽影響很大,價格也不理想。現在,用這種公開形式來找尋買家的開發商有所增加,這些開發商是不得已而為之。他們的資金鏈已特別緊張,但一時難以找到下家接盤,只得公開掛牌。
  融資困難與市場資金看空樓市、不願接最後一棒有關。林曉華説,自貨幣政策緊縮後,許多房地産開發商通過發行房地産信託産品融資,但隨着房地産調控的深入,一些信託産品出現兌付風險,市場資金一改此前對房地産信託的熱捧狀態,房地産開發商融資更加困難。如果通過民間借貸,成本又太高,借來的高息資金用於拿地過程中的資金騰挪還行,但用於開發是無法承受的。
  不過,雖然越來越多的開發商找劉剛談轉讓,但他認為目前報價仍然過高。“願意轉讓的信息多了,但對方出貨還不是特別迫切,估計還能扛一段時間。”劉剛説,真正的抄底機會可能在明年顯現,預計部分地區的房價會下跌百分之二三十。雖然投資機會逐漸顯現,但他也看到了其中的風險。他的策略是,不預測具體的底部,也不預測底部的具體時間,靜觀調控形勢的發展,隨市場風向而變,畢竟暴利的年代已結束,房地産以後可能變成一個很平常的傳統行業。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