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銀器收藏引關注 專家支招鑒別
2011-11-01   作者:  來源:燕趙晚報
 
【字號

    近年來,老銀器受到各路藏家的關注,在國外更是受到市場的極力追捧。前不久,在國外的一場拍賣會上,一件清早期的小銀盒器型雖不大,但其精緻典雅的紋飾卻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眼球,經過數輪競拍之後,被一藏家以1000多美元的高價拍走。
    老銀器近年來成為收藏領域中一個值得關注的門類,目前一些造型和品質俱佳的老銀器在收藏市場上並不易得到。

  精品老銀器,價高貨難覓

  幾年前,銀器收藏還只是雜項藏品中一個冷門,但隨着老銀器收藏人士的增多,市場上精品老銀器的價格高漲,且不易買到。
    一位收藏人士告訴筆者,精品老銀飾多以家傳的方式存在老百姓的家裏,輕易是不會拿出來換錢的;而進了藏家手裏的好東西,也不見得就會頻頻過手,因此要淘到好東西很難。
  就銀飾而言,各地出産的都有不同的風格和特點,山東、河南産的銀飾一般比較渾厚、拙樸,件小而有大氣象,但一般成色平平;山西的銀飾則型制大度,構思奇妙,又有人文底蘊,加之良工精做,遠觀近察均無懈可擊;福建一帶的銀飾繁複細膩;江浙出産的銀飾純度高,成色好,形制典雅,風格寫實。此外,少數民族的老銀器也因其風格獨特受到收藏者的青睞。

  觀製作工藝辨時代特徵

  舊銀器一般可分為銀器物和銀飾物兩大類。我國的銀器製作最早出現在商朝,到了西周,銀器製作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製作的銀器,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均比以前有了明顯變化。
    唐代人對銀的崇拜與追求可以説達到了狂熱程度。此時的銀器不但數量可觀,製作工藝也達到最高峰。
  宋時銀器從宮廷走向民間;元代時間較短,存世的銀器也不多。明清兩代,中國銀器的製作技術不僅在質量上得到進一步提高,而且在工藝上也創造出了許多新的技法,這個時期所製作的銀器,精緻、端莊、典雅,其器型也更加多姿多彩。比如首飾挂件、實用器皿等,因而深受皇室貴胄、庶民百姓的喜愛,被視為富貴的象徵。僅兒童胸前銀牌、銀鎖上就有“喜上梅梢”、“童子抱蓮”、“天官賜福”、“狀元及第”、“五子登科”、“連中三元”、“金玉滿堂”、“雙龍戲珠”、“丹鳳朝陽”、“長命百歲”等諸多圖樣,無不象徵着吉祥,寄託着祝福。

  鑒別老銀器,款識需注意

  銀器與其他工藝品一樣,同樣存在鑒定真假的問題。銀器儘管所用材質純度不一,但必須是用含銀80%左右的材質製成。而確定真偽的最佳方法是款識。一般來講,宋以後的銀器上開始有款,銀器上的款多為“紋銀”、“足紋”、“足銀”等字樣。凡是帶有此款的均為純銀器。其次,銀器上還常有銀樓、銀匠等名款,然而有些非銀器上也打有“足紋”、“足銀”字樣,但字體極不規範,這是制假者造的假款,往往打在銅鍍銀器上。另外,要正確區分純銀器與鍍銀、包銀器,這可從銀器重量、外觀上加以鑒別。隨着科技的發展,人們用新工藝製造出許多“白花花”的金屬或塗料,以此製成的器皿在外觀上極像銀器,但多是一些合金或化學製品。
    業內人士分析説,隨着近年來人們懷舊及崇古心態的萌發,同時也隨着國內藝術品投資市場的理性回歸,各地拍賣公司也開始積極推出舊銀器拍賣,致使舊銀器價格出現了上漲趨勢。
  目前,一隻清早期小銀盒,在國外拍場上可以拍到1000多美元,但在國內的古玩市場上,四五百元人民幣就可購到。由此可見,現在吸納舊銀器正是最好時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金銀器精華拍品日前亮相京城[圖] 2008-12-08
金銀器精華拍品亮相京城 2008-12-04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