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情有獨鍾”某只個股,或打新時對中簽率估計不足,一些基金“被迫”踩過了持有單一個股比例不得高於10%的“紅線”。
剛剛公布的基金三季報顯示,三季末共有5隻基金持有單只個股的比例超過10%的上限,分別為基金鴻陽、博時信用債券基金、華商盛世成長、融通領先和東吳新經濟,其中除了基金鴻陽由於參與中國水電打新對中簽率估計不足,導致獲配量過大超越紅線之外,其餘4隻基金全部是對單只個股過分看好而不小心越線。
據基金鴻陽三季報顯示,三季末基金鴻陽持有中國水電市值的比例達到凈值的12.28%,而按照有關法規,基金持有單只個股不得超過凈值的10%。對此,基金鴻陽基金經理彭敢在季報中解釋説,9月29日基金鴻陽獲配中國水電4010萬股,按發行價4.5元/股計算,成本18048.8萬元,佔當日基金資産凈值的12%。因本次中國水電的網下中簽率為57.3%,遠高於預期及近兩年的最高水平,導致基金鴻陽對其投資比例超標。
由於網下獲配新股鎖定期為三個月,即使持有中國水電超標,該基金也無法通過賣出操作以符合有關法規要求。對此,彭敢&&將在獲配股解禁後第一時間進行調整,使投資比例符合有關規定。
實際上,由於對中簽率估計不足導致獲配量過多從而超越10%紅線的事件在過去幾年裏時有發生,但主要發生在債券型基金身上。如去年一季度工銀瑞信旗下工銀信用添利和工銀增強收益2隻債券基金網下申購中國一重,最終分別獲配7851萬股和7590萬股,到當年一季末中國一重佔工銀瑞信添利和工銀增強收益債券基金凈值的比例分別達到11.54%和11.48%,雙雙超過10%的上限。隨後在三個月鎖定期結束後,2隻基金均大幅減持中國一重以使持股比例回到10%以內。
其他4隻基金則多是由於市場波動較大,導致原來持有的股票佔基金凈值比例越線。
季報顯示,三季末博時信用債券基金持有大秦鐵路達凈值的10.93%,華商盛世成長持有國電南瑞達凈值的10.25%,融通領先持有貴州茅&達到凈值的10.13%,東吳新經濟持有大立科技佔凈值的10.03%。
基金持有單只個股的比例往往反映出其基金經理對相關個股的態度,持有比例越高,顯示對該股越看好。過往也曾經出現基金經理過於看好某只股票,加上市場波動導致越線的情況,如今年一季度,興全全球基金持有雙匯發展的比例高達凈值的14.78%,二季末持有南方航空的比例也達到10.90%,寶盈資源、工銀成長、金元寶石動力等基金在今年一季度也都發生過持有單只個股超過10%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