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慶節前夕各家銀行高收益理財産品火爆競爭相比,如今的市場顯得異常冷清。24日,長期關注銀行理財産品的市民趙斌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他在詢問過多家銀行後發現,已經很難找到滿意的産品,“上月底的時候,年化收益6%
左右的産品一抓一大把,但是現在5%以上的都比較罕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收益就下降了1個百分點。”
導報記者隨後走訪各家銀行發現,目前櫃&所宣傳的理財産品年化收益超過5%的確實不多,而導報記者隨後從銀率網查詢發現,以同一期限作為比較,多家銀行的産品都出現了收益下滑情況。如農業銀行24日發行的一款“金鑰匙安心得利”人民幣理財産品,期限182天,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90%;招商銀行21日發行的一款
“2011年節節高升安心回報美元205號理財計劃”,期限為364天,年化收益率也僅為4%;而在今年三季度,6個月至1年期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50%。
同樣,短期産品收益率下滑也較為明顯,如渤海銀行10月21日發行的一款7天理財産品年化收益率僅為2.8%,招商銀行同日發行的一款28天産品收益率也僅為4.0%,遠低於三季度一個月以內理財産品4.2%的平均預期收益率。
“這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是目前並不是銀行攬儲的時段,發行高收益理財産品的積極性不高;二是監管層已經注意到高收益産品濫發暗含的風險,對其進行了限制。”天傑投資高級理財顧問顧玉麗對導報記者分析説。
導報記者了解到,銀監會近期頻頻出手整肅理財産品市場,7月初以會議紀要的形式通知叫停6類理財産品,一定程度上放緩了幾類高收益産品的發行速度。而本月,銀監會又發布《商業銀行理財産品銷售管理辦法》,試圖從銷售環節規範銀行理財市場。
同時,近日又有消息稱銀監會要求各家銀行30天內清理理財産品資金池,以實現單一理財産品單獨核算,並要求實現更多的信息披露。導報記者了解到,資金池模式在2007年開始出現,發展至今,銀行可以借此把多種理財産品的購買資金均放入此池內運作。
“理財産品"資金池"投資模式掩蓋了理財産品的投資痕跡,為銀行拔高産品收益提供了條件。”顧玉麗嚮導報記者分析道,而實際上某些超短期理財産品,其號稱有6%甚至8%的超高收益率,但並非源自投資收益,而是銀行從其他業務收益中轉移過來的,其目的只是為了吸引更多的資金。
顧玉麗&&,在這種運作模式下,不斷攀升的市場利率和正在下滑的資産運作收益,正在讓銀行理財産品和信託的兌付風險積聚,這自然引起了監管層的注意,併發文規範此類行為。而因為受到銀監會的多重限制,銀行理財産品量價齊降現象自然發生。顧玉麗認為,由於國內銀行理財産品創新能力的缺乏,短期內高收益産品恐難再現。
不過,採訪中趙斌嚮導報記者&&,雖然今年以來一直有限制高收益理財産品發行的消息傳出,但每到季末監管時段,銀行發行高收益理財産品的積極性依舊高漲,“銀行還是缺錢,等到了年底,為了達到資産指標要求,肯定還會提高收益吸引資金。”
來自市場統計機構的估算數據顯示,到2012年末,沒有外部融資的情況下,上市銀行的資本缺口在3000億元左右,到2013年年底的資本缺口大約為5000億元,銀行“缺血”的狀態短期之內難以緩解。而數位接受採訪的銀行理財分析師也&&,估計年底的理財産品收益將比現在出現較大幅度上漲,在該時段購買理財産品比較合適,有條件的客戶可以調整資金到位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