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金九銀十”呈現了中國房地産市場“價滯量縮”的姿態,業內人士認為,房地産市場或進入“拐點”。然而,一向火爆的超短期理財産品在經歷了9月的大漲後,發行和收益率均呈現出衝高回落的態勢,超短期理財産品是否迎來“拐點”?
第三方理財機構預測,隨着一系列監管措施的實施,當前混亂的理財産品市場將逐漸回歸理性。
發行數量銳減 收益率連續兩周下滑
普益財富銀行理財數據庫統計顯示,2011年第三季度共有84家商業銀行發行銀行理財産品5868款,發行總數較2011年第二季度增長近15%,發行規模約為4.84萬億元。至此,2011年前三季度發行的個人銀行理財産品規模約達13.35萬億元。
9月,1個月以下期産品發行量佔比出現上漲,上漲幅度達3.25%,産品發行數量高達614款。普益財富監測數據顯示,國慶之後,此類産品的發行量連續兩個星期下滑。國慶節後第一週,43家銀行共發行了445款理財産品,其中,1個月(含)以下期産品共發行了140款,市場佔比較節前一週減少2.81%,該期限産品的發行量佔比下滑至第二;剛剛過去的一週,38家銀行共發行了302款理財産品,其中,1個月(含)以下期産品共發行了85款,市場佔比較前一週減少3.31%,該期限産品的發行量佔比下滑至第三。
在收益率方面,以在理財産品中佔主導地位的人民幣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産品為例,其1個月以下産品的平均收益率在9月升至高點以後,連續兩周回落,預期平均收益率由4.31%下降至4.15%。
8月,一個月以下産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08%;9月,這一數據上漲至4.31%;節後一週。一個月以下的人民幣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産品共計69款,平均預期年收益率為4.24%;上周,該類産品的發行數量降至46款,平均預期年收益率下跌至4.15%。
光大銀行成都分行營業部的理財經理向記者透露,該行近期無一個月期以內的産品發行。“現在看來加息預期減弱,投資超短期理財産品的客戶需考慮産品到期後,將資金轉到其他理財産品上,若沒有及時地接續,實則降低了産品的收益。因此,投資者可考慮收益率較高、投資期限較長的穩健型理財産品。”
禁止“高息攬儲” 銀監會整改初見成效
今年來銀監會頻頻出手整頓理財産品市場,從7月初以會議紀要的形式通知叫停六類理財産品,其中,六類模式中包括有變相高息攬儲之嫌的超短期的理財産品。7月和8月,一個月以下的超短期理財産品發行量持續下跌,8月該期限産品發行量降至5月水平;隨着第3季末的來臨,9月該期限産品發行量又有所回暖,這又進一步引起了監管層的注意,9月30日,銀監會下達第91號文《中國銀監會關於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再次強調不得通過發行短期和超短期、高收益的理財産品變相高息攬儲,重點加強對期限在一個月以內的理財産品的信息披露和合規管理,監管層規範理財産品市場的決心可見一斑。
金融界網站金融産品研究中心的分析師指出:近期監管力度仍在加大,銀監會日前向各家銀行下發有關理財風險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家銀行要在一個月內清理“資産池”,轉而實現每個理財計劃單獨核算。通知要求,銀行對每個理財計劃要單獨核算,投資組合亦需單獨管理,收益核算也不能延續以往混沌不清的做法。監管層對此將定期檢查,對不達標銀行將採取“停止理財産品發行”的嚴厲懲戒措施。金融界網站預測,隨着這一系列監管措施的實施,當前混亂的理財産品市場將逐漸回歸理性。
某股份制銀行的貴賓理財經理&&:“近期監管部門注重理財産品風險控制,風險降低了,收益率自然有所下降。同時,也能有效規避銀行以理財産品"攬儲"的現象。”
普益財富在最新一期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在理財市場異常火爆的同時,監管層出於保護投資者的目的,頻繁頒佈法規對其進行規範,這一方面體現出在資本逐利的市場環境中,理財産品正越來越成為個人和機構的投資選擇,同時也反映出目前理財産品發行和銷售流程有待改進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