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黑即白 裝修新房 色即是空
2011-10-17   作者:譚薇/編譯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字號

    還在為如何裝飾新房而發愁嗎?
    其實問題很簡單,簡單到可以用拋硬幣來解決——假如你仍然願意相信已故美國室內設計第一人艾爾西德沃爾夫(Elsie De Wolfe)的品味,正如她相信“樂觀精神與白色油漆”一樣。沒錯,有時候,家居設計就是一個“非黑即白”的問題,摒除林林總總的色彩雜音之後,餘下的煩惱自可迎刃而解。

    飽和色的審美疲勞

    梅紅、橙黃、茶綠、天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明艷濃郁的飽和色産生審美疲勞,他們甚至“不想要任何色彩”。紐約設計師邁爾斯裏德(Miles Redd)回憶道,最近一位客戶的要求便是讓房子“沉澱”下來。為此,他選擇極淺的金黃與冰色作為房子的主色調,然後花大力氣雕琢這間“純黑白公寓”的造型、質地和漆層。裝飾簡潔的宴會廳中,墻壁被刷成堊白灰;象牙色水磨石地面的正中央是一顆黑色的小五角星,再加上四張讓米歇爾弗蘭克俱樂部扶手椅及三對法式鉛門……這位向來對飽和色情有獨鍾的頂級設計師如今似已踏上“中性化”的轉型之路,數月前在紐約裝潢設計研討會上展示的奶白色房間設計圖便是其試水之作。
    毋庸置疑,家居裝飾業的“色彩解放”運動已漸入佳境,蔡勒裏肯布爾(Celerie Kemble)的新作《黑與白(以及黑白之間)》[Black & White (and a bit in between)]即是有力證明。這位因設計棕櫚樹海灘噴泉而出名的新傳統主義設計師,在書中詳細列舉了本人及同行的諸多“無色系”佳作,並搬出文學大師作理論依據:莎士比亞不喜作長篇大論,因而成就了世界最偉大的戲劇作品。同理,集中精力於某項使命,你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才華,提煉裝飾藝術,並獲得更多機會。
譬如,在肯布爾的某件得意之作中,如果不是黑檀和象牙為房間奠定了舒緩溫婉的主色調,印有胡椒及鹽罐圖案的墻紙與瓷器很難融合得如此天衣無縫。

    黑白呈現真我

    正如墨跡測驗可將被測者的思想、動機、態度等人格特徵不自覺地投射到外在工具上一樣,《黑與白》亦是一扇通往無意識深處的窗口。在肯布爾構造的黑白世界中,哪一種風格最令你心動?精雕細琢、流光溢彩的好萊塢路線還是粗獷而充滿活力的極簡主義?摒除所有的色彩雜音之後,一個真實的自我將無比清晰地呈現在你面前。
    對黑白世界的探索可追溯至上世紀20年代。設計師蘇芮毛姆(Syrie Maugham,作家毛姆之妻)對色彩和裝飾的過度堆積幾乎是深惡痛絕,她將考究的造型、流暢的線條與簡約的奶白色結合起來,於細微處見精深,反倒顯出幾許黑暗色彩;上世紀70年代的約翰迪金森(John Dickinson)無疑是蘇芮最優秀的繼承者之一,他對石膏白的熱愛始終如一:從淺色的矮腳軟墊椅、閃閃發亮的銀器,到拋光後呈香草白的墻壁,幾乎每一件什物都是白色的。
    當代最負盛名的“白色代言人”當數設計編輯琳達奧基夫(Linda O’Keeffe)。在新作《精彩絕倫的白色設計》(Brilliant: White in Design)中,奧基夫與讀者分享了“純白化”的喜悅與心得。她不遺餘力地為“色彩解放”運動引經據典、搖旗吶喊,將自己的多間豪華居室統統刷成了白色,就連招牌式的紅色套裝亦變作銀狐大衣。
    阿瑟卡薩斯(Arthur Casas)則是業內頗受好評的“無色系”新秀,這位巴西設計師尤擅通過本土木石來凸顯淺棕、米色、灰白及灰褐色之間的微妙差別,其最新作品是與開發商羅傑羅德里格(Roger Rodrigues)合作的弗洛裏亞諾波利斯酒店,儘管沒有採用任何亮色調,整幢建築依然在樸實中透出雅致,低調卻又不乏趣味。
    就像網友芭芭拉拉方(Barbara Laffan)所寫的那樣,“色彩大清洗的感覺真是太棒了”,“世界上有許多美好的事物,無需用爆炸性的色彩組合來填充自己的房子”。花邊窗簾襯着窗欞上的細膩紋理,硬木地板搭配東方平織地毯,再加上“亂點鴛鴦譜”的杯碟瓢盆以及鬱鬱蔥蔥的大株植物,只需一點小小的創意,無色系房間也可以很美很風情。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限購的行政色彩與行為色彩 2011-07-26
色彩墨西哥 柔軟時光的甜蜜旅行 2011-07-04
“色彩點亮生活”主題講座暨圖書簽售 2011-06-09
Salad 春夏清新色彩皮袋系列 2011-06-05
拉加德為何淡化“歐洲色彩” 2011-06-01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