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館中也能孕育出藝術品
2011-10-09   作者:譚薇/編譯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字號

    核心提示:以轉化手法創造美正是我的目的所在,那些看上去很醜的東西反而令我覺得有趣。
    美食與藝術之間的淵源可追溯至3萬多年前,彼時的畫家喜歡將食譜畫在洞壁上,馬、麋鹿、披毛犀、野牛、犀牛等野生動物多以被獵殺的姿態出現。待到二戰前夕,兩者之間的關係已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在聖保羅德旺斯區的普羅旺斯小村La Colombe d'Or,許多籍籍無名的青年畫家——包括波納爾、羅傑、馬蒂斯和畢加索在內——時常以其作品抵付餐費或房租。時至今日,你仍可在La Colombe d'Or的多家旅店和餐館中欣賞到諸位大師的手筆。

    二戰後,形勢再度逆轉,各大餐館千金求畫,卻頻頻遭遇惡搞,其中最臭名昭著的當屬上世紀50年代末馬克羅斯科為紐約四季餐館創作的一系列油畫。
    在接受委託時,這位頗具爭議色彩的具象畫家公然宣稱其目的在於“讓每個在這間屋子裏吃飯的雜種倒足胃口”,完成創作之後更是執意退回定金,最終結果或許正合其心意:這些充滿哲思、風格黑暗的作品從未出現在四季餐館的墻上,其中一部分在他死前都不曾露過面;直到泰特現代美術館接收羅斯科遺作,藝術愛好者才有幸一睹其廬山真面目。
    相比之下,達明赫斯特與倫敦諾丁山Pharmacy餐館之間的合作便愉快得多,但亦無法避免曲終人散的命運。2003年,餐館歇業後,以高腳杯、酒吧凳和蝴蝶為主題的一系列裝飾畫經蘇富比拍賣行以1100萬英鎊的總價售出。
    真正稱得上“食髓知藝”的是位於倫敦菲茨羅威區的Pied 岬 Terre。這家成立於上世紀80年代末的兩星米其林餐廳一直與藝術圈保持着密切的&&,其創始投資人之一便是上周剛剛過世的著名波普藝術家理查德漢密爾頓,日前Pied 岬 Terre的所有者更是以任命駐店藝術家的創舉將“食藝”理念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我們對藝術始終保持熱忱,每年都會購進新的藝術品,其中包括彼得佈雷克和霍華德霍奇金的作品。然而,這種做法未免失之草率,若是請人由內而外地進行藝術創作,效果會好得多。因此,不同於以往為某部作品一擲千金的做法,我們決定成立專家小組並邀請藝術家提出自己的創意。”據創始董事大衛摩爾介紹,勝出者可獲得1萬英鎊的獎金。Pied 岬 Terre對申請者的唯一要求是:他們必須是尚未站穩腳跟的新人:“我們希望將這筆錢送到某個需要它的人手中,對那些走在最前端的新秀予以支持和鼓勵,尤其是當他們尚未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平台時。”
    在今年1月的首屆Pied 岬 Terre創意大賽中,馬其頓藝術家艾爾必達哈德茲-維斯勒維以其“廚房垃圾循環利用”藝術裝置拔得頭籌。獲獎作品展將一直持續到10月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由80隻綿羊睪丸囊組成的作品,熏制後的睪丸囊表面呈現白色紋理,看上去如同不規則的燈泡或半癟的氣球。維斯勒維稱其創作靈感源於充滿雄性荷爾蒙氣息的餐廳廚房,在過去8個月中,她每週都會在那裏呆上幾天:“我每天都會早早起床,觀察廚師如何準備食材,從7:30一直到正午12:00。我希望了解烹飪的整個過程以及大廚對材料的取捨。”
    另一件得意之作——由鵪鶉殘骸組成的“戰鬥營”——整整花了半年時間才大功告成。根據維斯勒維的説法,用金箔包裹鵪鶉骨架是為了“賦予被拒絕或被丟棄的東西一種崇高的價值”:“很多時候,我會採用所謂‘噁心’的材料。然而,以轉化手法創造美正是我的目的所在,那些看上去很醜的東西反而令我覺得有趣。”
    作為委託項目的一部分,維斯勒維曾無數次光顧Pied 岬 Terre餐廳,嘗遍了菜單上的所有美食,亦見證了從肖恩奧斯本到現任大廚馬庫斯伊維斯的風雲變幻。“在此之前,我從未進過廚房。因此,這一經歷極大地改變了我對食物的看法。我頭一次意識到,大廚對食材的要求是如此苛刻,如此精益求精。因追求完美而捨棄的食材之多亦令我吃驚不已——但捨棄並不意味着浪費,它們只是被貯藏起來以作他用。” 維斯勒維如是説。
    摩爾亦對競賽結果&&滿意:“我們不應忘記的是:Pied 岬 Terre始終是一家餐館,而非畫廊。有趣的是,正是這樣一個充滿創造活力的存在孕育了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品,這一切就發生在我們廚房的垃圾桶中。”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四個大學生和一個“竹韻湘”餐館 2009-01-05
西班牙一餐館推出"反經濟危機午餐"[圖] 2008-10-29
西班牙餐館推"反經濟危機午餐" 2008-10-28
第一傢俬營餐館的今昔 2008-10-16
松下電器新款烤箱"三星小餐館"將上市銷售 2008-07-24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