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大佬爭奪上市“第一股”
2011-09-30   作者:記者 王鶴 龔雯/上海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繼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通過上市環保核查,擬公開發行股票後,民營快遞大佬申通快遞也傳來準備上市的消息。分析人士認為,快遞行業具有顯著的規模經濟特徵,快遞公司上市融資有利于其擴張,一旦成為市場寡頭,未來頗具想像空間。
  申通快遞董事長陳德軍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申通今年收入有望達到100億元,公司正在做上市項目的準備工作。”他同時強調,申通正在為零售領域目標客戶提供物流升級服務,預計到2013年這一新業務將為公司增創50億元,總收入有望達到150億元。
  電子商務的爆發式增長讓快遞行業短短幾年突飛猛進,郵政EMS、順豐、“四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匯通、韻達)等快遞公司成為不少百姓耳熟能詳的“生活必需”。國家郵政局20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8月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21.9億件,同比增長53.7%;業務收入累計完成460.5億元,同比增長28.6%。
  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對記者説:“快遞行業具有顯著的規模經濟特徵,快遞公司提前準備上市的戰略方向是對的,融資可以為其解決購買飛機、網絡布局、自動化分點係統和信息化等資金壓力。”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快遞業將來必然通過融合兼並形成幾家獨大局面。快遞公司倘若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在其助推下,一旦成為市場寡頭,未來頗具想像空間。包括IDG、聯想、復星、鼎暉、華平等知名創投機構頻頻向快遞業伸出“橄欖枝”。
  徐勇認為,中郵速遞率先摘得國內“快遞第一股”稱號的概率更大。一方面,中郵速遞擁有EMS(郵政特快專遞)和CNPL(中郵物流)等品牌,在安全性、網絡覆蓋業務上表現更勝一籌;另一方面,中郵速遞在全國快遞業務收入中佔比最高,約22%,遠超申通快遞10%的佔有率,也高于排名第二的順豐快遞4個百分點。
  不過,徐勇強調,擬上市快遞公司需先做好業務一體化、標準化和國際化的準備,如果沒有練好內功而急于上市,一來難以實現大規模融資,二來融資後或將面臨更多潛在風險和經營隱患。
  上市融資往往伴隨著收購擴張。目前,國內有超過一萬家快遞企業,未來一場並購潮在所難免。清科研究中心報告指出,隨著一線城市競爭加劇及中小城市快遞需求增長,向中小城市擴張成為大型快遞企業的必然選擇,大型快遞企業收購當地小型快遞企業,可完善自身網絡體係。
  國家政策的出臺也在加速行業“洗牌”,今年6月,國家郵政局發布《關于快遞企業兼並重組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鼓勵上市快遞企業以股權、現金及其他金融創新方式作為兼並重組的支付手段,依托資本市場提升兼並重組效率,促進行業整合和産業升級。”
  市場預計,到2015年,國內快遞企業將“瘦身”至5000家,其中綜合性業務快遞企業約為8家,其余快遞企業將轉向以經營專業性、區域性、同城性等業務為主。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一季度快遞業單月收入首超60億 2011-05-09
國家郵政局點名批評韻達圓通申通三快遞公司 2011-05-05
國家郵政局取締17家快遞企業 2011-03-07
遭遇快遞糾紛消費者怎樣維權 2011-02-09
快遞爆倉風波:供求失衡難題發酵 2011-01-31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繫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連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