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收益率“畫餅”現象氾濫
2011-09-28   作者:  來源:北京商報
 
【字號
    在股市、黃金行情慘澹之時,誰可以在32%的收益率面前hold住?近期,星展銀行發行了一款結構性理財産品,開出32%的潛在年化收益率,並保障95%的本金安全。然而該産品要達到最高收益率的條件極為苛刻,所謂高收益恐怕只是噱頭。
  星展銀行發行的該款産品期限為一年,挂鉤於在瑞士交易所上市的厲峰集團普通股票。厲峰集團是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公司,旗下擁有卡地亞、萬寶龍、登喜路等著名品牌。記者在研究産品説明書後發現,只有在2012年9月28日産品最終觀察日時,厲峰集團股價較初始定價日漲幅接近40%,才“有可能”獲得32%的收益率。如果在此之前的漲幅等於或超過40%,産品到期時投資者只能獲得3.5%的投資收益;若股價低於初始價格,但跌幅未超10%,投資者到期只能收回本金;若股價跌幅超過10%,投資者只能收回95%的本金。
  除了實現高收益條件苛刻之外,該産品的説明書也很晦澀難懂。“普通投資者很難理解説明書中的‘參與率’、‘障礙觸發事件’、‘障礙水平’、‘執行水平’、‘干擾日影響’等專業名詞,影響投資者對産品收益及風險的判斷。”某研究機構人士指出。而且,該産品也存在信息披露滯後的問題,只是承諾在每個季度開始時(或銀行合理決定的其他時間)公布上一季度投資産品挂鉤標的物的相關信息。
  銀行理財産品最高預期收益率畫大餅現象並不鮮見。星展銀行8月底到期的兩款結構性産品“股得利”系列0914期與“股得利”系列0915期遭遇零收益,而這兩款産品在設計時的最高潛在收益率為14%;東亞銀行今年6月初到期的一款結構型産品,儘管實際收益率達到8.5%,但是早先給出的預期收益率高達16%;華夏銀行“創盈7號”理財産品銷售時打出了“收益率可高達30%”的招牌,但産品到期虧40%。
  北京大學中國金融業研究中心副主任呂隨啟&&,潛在最高收益率只是個小概率事件,是銀行包裝、銷售過程中的噱頭而已,理財經理在介紹時往往會着重宣傳産品保本、高收益,有意無意地忽略對零負收益可能性的介紹。他建議投資者,“在選擇相關理財産品時,最好能弄清楚産品的結構設計後再做決定,當心預期收益率變成空頭支票”。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美國股市走高 2011-09-27
股市贏家模式 2011-09-27
[關注]網民熱議A股大跌:股市期待政策底牌 2011-09-27
亞太地區主要股市全線下挫 2011-09-27
熬過最殘酷消耗期 迎股市轉折 2011-09-26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