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要是短期理財,我們這裡剛推出了一款9天的理財産品,也是在國慶期間的理財産品,收益率是5.2%,5萬元起,在理財産品中收益率上5%就已經是比較高的收益率了。”一位國有大行的客戶經理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
記者隨機走訪了幾家銀行,發現多家銀行都已經推出了超短期的理財産品,15天到一個月左右不等。“我們目前還沒有針對國慶期間的理財産品,但是過兩天就會推出,請隨時關注,因為這種假期理財産品一般的收益率都比較高,賣的速度很快,所以您還要隨時的注意一下信息。”華夏銀行的一位業務人員對記者説。
此前,有消息稱,銀監會將控制商業銀行發行超短期理財産品,期限在一週以內的超短期理財産品可能將被叫停。
分析指出,期限在一週之內的超短期理財産品一般具有預期收益高、流動性好的特點,在月末、季末或者節假日推出,來滿足一些手中有閒置資金的投資者,同時滿足銀行攬儲的需求。
隨後,銀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向媒體&&,超短期理財産品作為銀行理財産品的一種,滿足了一定的市場需求,其本身無可厚非。作為監管部門,不會叫停此類産品的發行。但是,一些銀行以拉存款衝時點(存貸比考核)為目的而發行超短期理財産品的“變相高息攬儲”行為需要規範。
如果説短期理財産品透露出銀行攬儲的意圖還算“隱諱”,那麼業務範圍之外的努力就更讓這種意圖表達的直接了。
“三個月的理財産品,收益率是5.5%,購買20萬元以元上這種理財産品或者是存款20萬就可以獲得一張價值100元的購物卡。”在西南二環的一個小區某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業務員在派發傳單的時候説。
更值得注意的是,傳單上寫到,存款日期要在9月29號之前,月末攬儲的信號已經非常明顯。
9月前15日,工行、農行、中行、建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存款較8月末減少4200億元左右,出現罕見天量負增長。消息一出,不少人稱此現象“很不正常”。
一方面是存款的大量流失,另一方面是日均存貸比的壓力。根據上市銀行公布的半年報,多家股份制銀行存貸比超過了70%,雖然距離75%的監管目標尚有一段距離,但是按月度監測日均存貸款流動性水平的要求,仍然另商業銀行“頭疼”。
銀監會召開2011年第三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分析會。會上,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提出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嚴格遵守相關監管規定,規範開展理財業務和其他金融創新活動,進一步完善以日均存貸款為基礎的統計、監測和考核機制,堅決取消單純依賴時點指標考核的做法。
於是,理財産品成了多家銀行普遍握在手中的救命稻草,希望以此來緩解“缺錢症”。
“月末或者季末發理財産品,是很多商業銀行衝存款的普遍手段。負利率加上通脹,再加上存款的流失,使得他們為了衝時點,把很多理財産品的日期設在了月末或者是季末的幾天內,這是大家都用的方法。而這種方法也確實對達到監管要求有明顯的作用,但只是賬面文章而已,”一位券商分析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但是監管層最近也發現了這個現象,並制定了相應的措施,因此理財産品今後表現如何,還會不會如此‘虛假繁榮’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考驗。”
有媒體報道消息稱,央行近期召集銀行人士開會,併發文要求商業銀行保持國慶長假期間存款、貸款平穩。央行要求“各銀行要保持存貸比平穩,而且9月30日的存款餘額與10月8日的存款餘額不能相差超過5‰”。但是此消息目前尚未證實,多家銀行&&尚未接到相關消息。
然而就目前來看,理財市場的溫度還在持續攀升。各家銀行在理財産品上下的功夫也是顯而易見。
一些銀行開展了“金融服務進社區”的講座活動,邀請專業人士解答理財方面的疑問。一些銀行通過客戶推介會、聯誼會等方式進行營銷。周末理財、理財夜市等新興的形勢也層出不窮。如民生銀行近期就推出了網銀理財夜市,第一期4款理財産品已於9月2日晚上8點至12點成功發售,起點金額最低5萬,期限分別為38天和2個月,預期年化收益率在4.75%—5.15%之間。
“理財市場是商業銀行大力發展中間業務的重要領域,確實應該通過各種手段下功夫搞好。但是如果是為了攬儲而動理財産品的腦筋,不僅對自身業務發展無益,反而會擾亂整個理財市場。”多位銀行分析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達了上述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