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齒寒,用來形容限購令下,房地産上下游行業的生存現狀並不為過。如果説股市是宏觀經濟的先導性晴雨表,那麼樓市就是實體經濟的溫度計。房地産業與20多個産業有直接關係,共涉及上下游50多個行業。限購令襲來,到底會對房地産業上下游産生怎樣的影響?
上游行業遭遇困局
有這樣一組統計數據,生動反映了房地産行業對上下游的影響:房地産業每減少100萬平方米建築量,就會影響30萬人的就業,減少鋼材需求2萬噸,減少門窗需求8萬套,減少2萬套左右的衞生潔具需求。房地産行業在我國固定資産投資中所佔比例已達1/4左右,且上下游共涉及50多個行業。房地産行業出現“地震”,勢必波及這些相關行業。
對於房地産上游行業而言,鋼鐵、建材業與其息息相關。我國每年粗鋼産量近四成流向房屋工程行業。目前,房地産調控對鋼鐵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房地産投資對鋼材需求的影響。如果房企施工面積與新開工面積出現下滑,這將對鋼材的需求産生不利影響。
今年以來,儘管1000萬套保障房的建設讓鋼市看到了需求,但進入9月中旬後,隨着鋼廠密集下調出廠價、鋼坯等原材料價格連續暴跌、資金面持續緊張等問題的出現,建築用鋼一改前期的領漲大好局面,轉而開啟領跌行情。
除鋼鐵行業外,房地産業上游鏈條中的重要行業水泥業又是怎樣的情況?“目前,國內的水泥産業還處於産能過剩的局面,此次房地産新政對水泥行業有一定的影響,我們估計需求量可能下降5%~10%。”一位不願具名的水泥公司的負責人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
下游行業消費縮減
房地産調控政策的影響力在向上游傳導的同時,也影響了下游眾多行業的預期。
記者調查發現,北京多家裝飾公司&&,新房裝修業務在不斷縮減,目前大部分業務都來源於二手房裝修。“大概從去年5月份開始,每個月的業務量減少了近1/3。”北京某裝飾公司的主任設計師告訴記者。
就目前的形勢看,房地産行業的調控並沒有放鬆之勢,“如果樓市調控政策繼續深入,那麼影響最大的行業是建築裝飾以及家電行業,這部分企業應當及時調整産能,對市場供求保持合理判斷。”中投顧問宏觀經濟研究員白朋鳴同時認為,隨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房地産行業仍處於持續發展趨勢,對下游企業來説只要不盲目擴大産能,市場需求足以支撐其發展。
/鋼鐵/ “金九”期盼落空
受房地産市場低迷及資金緊張等多重因素影響,本是傳統的銷售旺季,鋼材市場卻在金色的9月呈現出終端需求及市場成交萎靡的情況。數據顯示,從8月下旬開始,鋼材價格一直弱勢盤整,9月上半個月小幅下調,中秋之後跌勢擴大。對鋼材市場而言,似乎提前進入了冬季。驟然的寒意使市場信心降到冰點,市場關於金九的期待徹底落空。
中國聯合鋼鐵網分析師胡艷平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9月份以來,國內鋼材市場在需求減弱、外圍環境欠佳等利空因素影響下加速下滑。
據悉,建築鋼材中近40%的産量用於房地産建設,房地産行業一直是鋼材市場最大的終端客戶。“房地産的調控對鋼材市場的影響非常巨大,最直接的影響是對建材市場的需求和資金減少。”百川資訊建築鋼材行業高級分析師蘇延波&&。
聯合金屬網資料顯示,1~8月全國商品房開發累計投資額3.78萬億元,同比增長33.2%,但較7月下降0.4個百分點,且8月單月投資額同比下降31.6%,增速較7月下降4.9個百分點。從房地産上市企業的中報看,企業在二季度已經明顯收縮了投資支出。
而千萬套保障房建設的需求給予了市場諸多期待,但由於市場政策的衝擊,預期效應並未顯現。相關數據顯示,今年1~8月,國內粗鋼産量4.69億噸,預計年化産量高達7.07億噸,今年要完成的1000萬套保障房建設工程會帶來約3000萬噸的鋼材需求,但在房地産低迷的情況下,鋼材産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848萬噸。所以在需求不振而供給高企的情況下,即使有千萬套保障房的拉動,供需失衡也會持續困擾鋼鐵市場。
胡艷平認為,對建築鋼材中重要的螺紋線材而言,後面仍將面臨下游需求萎縮的局勢,一方面體現在保障房開工高峰期接近尾聲,二是鐵路投資明顯下降帶來的影響,三是北方進入冬季後建築業將逐步停止開工。
除房産限購令對鋼材市場産生影響外,今年8月,鐵路、固定和基建投資較上一年首次出現負增長,而對拖長工期的嚴格監管,也降低了建築鋼材的消費能力。
以生産建築鋼材為主要業務的江蘇沙鋼集團,每年建築鋼材産量是500萬噸,約有35%左右的鋼材銷往房地産行業,對於近期的情況,沙鋼集團建築鋼材業務負責人士向記者&&,“雖然房地産限購政策使鋼廠的市場需求量減少,但因為有保障房建設的拉動,所以目前是供需基本持平。不過,保障房建設本身對鋼材市場的拉動有限,而且它只是"階段性的政策",後期房地産對鋼材的需求會是一個減弱的趨勢,形勢不樂觀。”
該人士還強調,未來隨着房地産行業鋼材需求的下降,鋼材市場的供需矛盾會越來越突出。而供需矛盾也使銷售競爭愈加激烈。未來價格上漲的壓力變大,而鋼廠的成本居高不下,所以鋼企“形勢不太好。”
/建材/ 陶瓷受衝擊明顯
建材是與房地産市場&&最為緊密的行業之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後發現,由於建材行業中的産品較多,因此所受影響也各異。其中,水泥和玻璃行業受到的影響較小,建築陶瓷與商品房銷售直接關聯,受到的衝擊較為明顯。
作為基礎建材的水泥、玻璃,所受的衝擊並不如外界想象中那樣大。數字水泥網副總裁陳柏林向記者&&,從總量上看,房地産市場消費水泥量佔水泥消費總量的1/3。儘管當前商品房市場不景氣,但由於商業地産火爆、保障房等其他住宅項目增長,因此在水泥市場整體受到的衝擊較小。
“商品房市場下降對水泥需求的影響較小。”中國建築材料流通協會副會長秦佔學&&,當前的商品房市場下滑,相關的水泥需求受到了抑制,但受益於基礎設施投資的加大,水泥産業的發展並未受到太大影響。
由於水泥是區域性産品,且商品房住宅在大中城市較為集中,陳柏林認為,相比較而言這些城市所在的水泥企業受到的影響更大一些。他提供的數據顯示,北京42.5標號水泥噸價格從今年5月份開始下調,已經下降了80元,其他標號的水泥下調幅度也較大。
玻璃行業的情況與水泥類似。“玻璃行業與房地産在建項目的開工率有直接關係。”秦佔學&&,當前房地産市場總體的開工率仍然保持,因此玻璃行業受到的影響不大。
不同於水泥、玻璃,建築陶瓷産業受樓市下滑衝擊十分明顯。“商品房交易的冷清直接影響了建築陶瓷企業。”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佛山辦事處主任藍衛兵向記者&&,佛山建築陶瓷企業受此影響的比例在30%以上。作為中國陶瓷産業的重鎮,佛山雲集了中國70%的建築陶瓷企業,整個行業受到的衝擊可見一斑。
“現在山東等地區的一些陶瓷企業生産線已經停産,很多企業庫存積壓厲害。”雅士高夫陶瓷董事長陳彥斌&&。
此外,藍衛兵告訴記者,受樓市調控的影響,陶瓷企業的利潤率下降了30%左右。儘管眾多企業加大促銷的力度,但一些企業&&效果不是很明顯。
/裝修/ 裝修企業資金回籠困難
持續高壓的房地産調控下,裝修業也被殃及池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由於調控之下銷售受阻,地産商銷售回款速度變慢,進而拖累到裝修業的銷售回款,致使其現金流壓力加大,金螳螂、廣田股份、亞廈股份及洪濤股份等龍頭裝修公司,在今年上半年財報中透露其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凈額大幅下降。
房地産調控之下,樓市整體銷售量收縮,各大房企銷售回款速度放緩,進而推高生態鏈條中裝修公司的應收賬款,尤其對家裝業務比例較高的裝修公司更是如此,加大了裝修公司的現金流壓力。
記者查閱目前裝修業內已上市的四家公司上半年財報後發現,金螳螂、廣田股份、亞廈股份和洪濤股份上半年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53.1%、31.20%、56.94%和36.56%,然而四家公司上半年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的同比增長率分別為-270.27%、-567.26%、-12.06%和-51.81%。
分析後發現,廣田股份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下跌最為明顯,實際上這與廣田股份以住宅精裝修業務為主營業務的業務結構存在直接的關係,因為住宅精裝修業務與房企的&&最為密切,也最易受住宅調控的間接衝擊。
對於期末現金流量凈額的大幅下滑,廣田股份管理層在半年報中坦言,“宏觀調控導致公司回款速度減緩”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廣田股份一位匿名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對此進行了補充説明。這位負責人解釋,由於裝修業是房地産業的附屬行業,且發展時間不長,行業話語權偏弱。因此在實際經營中,客觀上存在項目啟動資金和過程墊資行為。通常而言,項目前期支付的保證金約為合同金額的10%,裝修過程中的墊資額約20%,而質保金一般在5%~10%,如果履行合同,裝修公司將至少需要先行支付30%以上的項目合同啟動資金。如果調控之下房企銷售受壓,減緩向裝修業的回款速度,勢必加大裝修業的墊資壓力和現金流壓力。
/家電/ 年增長率或放緩到5%~10%
對於新增購買需求相當一部分來自於新房入住的家電市場來説,房地産限購向二三線城市蔓延,以及近期房市的“入冬”,將給家電購買需求帶來負面影響。業內人士預計未來家電的年增長率將會放緩到5%~10%。
據了解,在上一輪針對一線城市的房屋限購令執行後,家電市場就受到了影響。有數據顯示,2010年限購令&&後,2011年上半年一線城市家電市場同比下滑6%~10%。
“當前房地産對家電市場的影響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嚴厲的房地産調控政策帶來的銷量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是保障房的開工建設帶來的增量。”奧維諮詢平板研究中心副總經理彭健鋒昨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由於保障房完工數量還不是很大,很難彌補調控帶來的銷量下降,因此整個市場新房入住量肯定會少於往年。由此來看,房地産對城市市場的家電購買需求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而現在,伴隨着二三線城市加入限購,負面效果將更加明顯。
一位專注於白電研究的業內人士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房市入冬將對冰箱、洗衣機、彩電三大市場影響嚴重,尤其是冰箱、洗衣機市場,這兩類産品在二三線市場早已普及,如果沒有房屋成交的話,將直接導致冰洗銷售疲軟。
/中介/ 面臨關門或轉行
“限購令”下,整個中介行業受波及程度不亞於一場海嘯。在“限購令”剛剛落地之時,北京鑫尊置地房地産經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軍就要求公司關閉50家分店,佔公司全部店面的20%。
劉軍認為,中介是靠“交易量”生存的,“限購令”能把交易量立即打下來,大家最好早做決策,別死扛等死。
隨後,不光是北京,上海、廣州、海口等地都紛紛出現了中介
“關門潮”。而對於北京房産中介行業來説,“限購令”後,北京發改委發布的關於中介服務費調整的通知,更是讓行業面臨了巨大壓力。
上月底北京發改委發布了關於中介服務費調整的通知:從8月31日起,住宅買賣經紀服務收費標準統一下調0.5%。有統計數據顯示,截至本月20日,北京調整中介收費標準後的20天內,二手房總簽約量為4583套42.4萬平方米,其中80%~85%比例由中介撮合交易。按照這一比例計算,其中下調的0.5%中介費收入標准將直接減少中介行業收入4000萬元左右。這意味着,在去年中介行業收入下調超過六成的基礎上,再次直接減少了兩成左右的收入。
北京房地産交易管理網數據顯示:日前,北京中介分支機構總量為4161家,而在7月底為4347家,最近不到2個月的時間,中介門店減少了近200家。
小公司受不了調控重壓選擇關門的數量逐漸增加,而大公司則逐漸開始選擇拓展業務品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部分中介門店不僅只挂售二手房,還開賣一手房。
據北京中原統計,最近幾個月,代理商品房的銷售業績佔公司整體銷售業績達到兩成以上。北京部分中介公司不僅代理本地商品房,還跨區域代理燕郊、天津、山東等地的商品房。
北京中原地産研究總監張大偉&&,“一線城市的限購預計在1~2年內很難放鬆。而且隨着一線城市城市化的結束,預計中介門店將逐漸取代售樓處的作用,中介門店兼做售樓處的形式將越來越普及。”張大偉對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