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平均首募規模不如2008年熊市
2011-09-20   作者:蔡宗琦 陳光 黃淑慧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號

    三季度以來,新基金髮行愈發艱難,首募規模日益萎縮,“迷你”基金頻現。同花順數據顯示,7月1日以來成立的36隻新基金平均首募規模為10.65億元,較上半年的16.64億元平均規模大幅縮水。今年新成立的142隻基金平均首募規模為15.12億元。私募和券商集合理財産品發行也陷入困境。
    這意味着,目前的基金平均首募規模不僅大幅低於2010年的21.30億元和2009年的31.89億元,也低於2008年熊市時的基金平均首募規模18.2億元。
  不少基金募集規模掙紮在2億元成立生死線上。據統計,今年募集規模不足3億份的基金多達9隻。一些基金為能成立,不得不延長募集期,今年以來延長募集期的新基金有10隻。新基金髮行的“迷你”記錄也屢被打破,日前一隻債基僅獲得2.21億元發行規模,勉強通過2億元成立底線。
  券商集合理財産品的處境與公募基金基本類似。數據顯示,以推廣日期計算,前8月券商共發行76隻産品,發行總份額503.5億份,高於去年同期的57隻産品和472億份發行總數,但今年以來單只産品平均發行額為6.6億份,低於去年的8.3億份,可見發行難度上升。
  私募産品發行愈發艱難。數據顯示,9月以來僅有9隻私募産品成立,其中5隻為非結構化産品,4隻為結構化産品。相比7月、8月,新産品成立數量呈逐月減少趨勢。海通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7月有32隻非結構化産品成立,而8月只成立24隻;7月有25隻結構化産品成立,8月只有16隻成立。受影響更大的是TOT産品,數據顯示,7月有1隻TOT産品成立,而8月TOT産品零發行。
  業內人士&&,在基礎市場缺乏賺錢效應的情況下,無論是公募基金,還是私募産品或券商集合理財産品,發行遇冷成為必然。各家基金公司為了維護自己的份額不被搶佔,不得不咬牙堅持,新基金髮行數目急劇增加,反過來進一步稀釋了單只基金髮行規模。也有市場人士期待,發行極度低迷時也許孕育市場否極泰來的希望。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首只QDII基金11月2日終止 華安或賠2000萬 2011-09-20
中國股市透視之二:千億基金管理費換來"一地雞毛" 2011-09-20
基金平均首募規模不及2008年熊市 2011-09-20
EFSF主管:該基金的AAA評級並未面臨風險 2011-09-20
基金規模十年擴200倍 基民收益僅5.66% 2011-09-20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