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增長1969.16%!這是用益信託工作室統計的今年上半年藝術品信託發行規模和去年同期相比較的增長率。
藝術品投資為何如此瘋狂?藝術市場在不同時期都有積極的回報,在過去的5-10年中,藝術品的表現都超過金融資産。全球股市從1920年到現在,平均回報率為13.4%;房地産按美國的指數,平均回報為6.5%;而藝術品的年平均回報率達到了14.4%,與股市投資回報率相當,而遠高於房地産投資的年回報率。
藝術品投資如今與房地産投資、金融投資並列,是世界上收益最佳的三大投資項目之一。地産不斷被調控,股市低迷,高回報率的藝術品投資自然而然成為了投資者的寵兒。
藝術品投資帶動了酒、茶和翡翠等其它産品的投資,它也成為了另類産品投資中的代表。“金融+藝術品”會是怎樣的一番繁榮?顯然,它不僅僅有高收益率的特徵,還提示着風險。
國投發行數量佔比1/3,中融緊隨其後
2010年春季藝術品拍賣中,中國嘉德、保利等6家拍賣公司總成交額創紀錄地高達116.04億人民幣,很難想象的是中國已經成為繼美國、英國之後的第三大藝術品市場。
游資集結鄭州文交所、天津文交所的藝術品價格的大幅波動,藝術品市場在細節中表現着它的瘋狂。而我們要講的不僅僅是單純的藝術品市場,還有金融市場。
據用益信託工作室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藝術品信託發行規模為258645.5萬元,而去年同期僅為12500萬元,同比增長1969.16%。
藝術品信託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地火爆。
根據理財周報零售銀行實驗室監測統計,截至9月5日,共發行藝術品金融産品36款,其中3款是銀行理財産品,其餘33款則是由信託公司發行。
33款藝術品信託産品中,2009年發行的有1款,2010年共發行了10款,其餘的22款均是在今年發行的。
根據用益信託工作室不完全統計,2011年上半年,參與藝術品盛宴的信託公司就多達7家,發行的藝術品信託産品達14款,比去年同期增加11款,比去年同期增長幅度達366.67%;上半年發行約規模為26億元,同比增20倍以上。
而在今年7月和8月短短兩個月的時間,信託公司發行的藝術品信託就有8款,而今年上半年總共發行的藝術品信託産品才14款。瘋狂一直在繼續,從未停止。
這裡不得不提中國民生銀行。2007年6月,民生銀行發行了中國首款投資於藝術品的理財産品“2007年"非凡理財""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産品”,開創了藝術品金融投資的先河。然而,藝術品金融産品並沒有從此活躍起來。
時隔兩年,直到2009年6月,國投信託攜手保利文化和建設銀行發行了首款藝術品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國投信託 盛世寶藏1號 保利藝術品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藝術品信託産品才逐漸浮出水面,受到越來越從投資者的青睞。國投信託也被認為是藝術品信託産品領域的引導者。
33款藝術品信託産品中,國投信託佔據12款,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是中融信託和中信信託,分別有6款和4款。2009年和2010年共計發行的11款藝術品信託産品中,9款是由國投信託發行的,其餘2款分別是由吉林省信託和中信信託發行。而國投信託在今年發行的該類産品僅有3款,相比去年少很多。
可以説,國投信託搶佔了藝術品信託發行的先機,遠遠拋開了其它信託公司。第二家參與藝術品信託産品發行的信託公司是吉林省信託責任有限公司,而這距離國投信託發行的第一款藝術品信託已有15個月的時間。
但有一家信託公司我們不得不佩服。這就是發行數量排名第二的中融信託,這家以狼性文化為主的信託公司似乎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像野狼一樣兇猛,在任何領域它都能去爭奪一片天地,在任何競爭背景下它都可以表現冷靜去勇往直前。
中融信託共計發行了6款藝術品信託産品,而這6款産品全部是在今年發行的。中融信託雖然進入藝術品信託産品領域並不早,然而它卻表現出強有力的進攻。
投資範圍多樣化,收益水平相差甚大
相關數據顯示,藝術品的年平均回報率達到了14.4%,與股市平均回報率相當,遠高於房地産投資的年回報率。這就是它受到投資者青睞最關鍵的原因所在。
在理財周報零售銀行實驗室統計的33款藝術品信託産品中,其中12款地預期收益率不明,其餘21款的預期收益率都在6%-12%區間範圍內,而平均收益率為8.7%。
而每個信託公司的該類産品的預期收益率大都表現出一致性,如國投信託的一般是9%,中融信託的一般為8%,華澳信託多是6.5%。預期收益率達到10%以上的有6款,主要是由北京國際信託、中融和中信信託發行。
“墨韻1號藝術品投資基金信託”發行規模共3100萬,期限3年,2014年8月到期,募集資金主要用於近現代和當代中國書畫作品類藝術品交易;閒置資金可用於銀行存款、貨幣市場基金投資等。
藝術品信託産品中,一般投資於書畫類的較多。例如上海國際信託聯手上海證大推出的“香花石”系列也是上海信託業推出的第一隻藝術品陽光私募基金,70%~80%的資金投資於當代本土(華裔)畫家的繪畫作品,20%~30%的資金用於藝術品營銷投資,視投資節奏可投資銀行存款、國債等。
除了書畫外,藝術品信託産品的投資範圍表現出了多樣性的特徵。例如中信信託發行的“文道梵雲雅玩投資基金信託”募集資金主要用於犀角象牙雕刻等古代雅玩類藝術品交易;而西安國際信託發行的“博雅一期藝術品投資信託”募集資金主要用於收購以中國各朝代精品瓷器為主的藝術品及古琴、文玩、傢具等雜項藏品等。
回購機制是産品結構設計關鍵
對於大多數藝術品信託産品,産品結構設計非常關鍵。良好的産品結構設計能將風險降到最低。一般來説藝術品信託産品都有投資顧問,並設置相應的回購機制。
對於高收益和高風險的藝術品信託産品,大多數信託公司都設置有優先委託人和次級委託人,機構委託人和自然委託人。例如由中融信託發行的“邦文傳家寶信託”的預期收益率是這樣規定的:優先級受益人固定收益:預期信託收益率10%/年;超額收益(如有)的50%;次級受益人固定收益:10%;超額收益的50%。
“投顧承擔虧損緩衝墊作用,有先虧損,後收益的義務;而投資者享有虧損緩衝點效應,有後虧損先獲利的權利。客戶一定要認真去分析藝術品信託的回購機制。”上國投的一位蔡小姐説道。
上國投的香花石第三期産品的回購機制則是“分層+緩衝墊”,投顧投資1000萬,而上國投需要募集5000萬資金,委託人群按照投資門檻和風險承受能力的不同分層銷售,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風險偏好。
上國投的委託人分為三類A層、B層和C層。其中A層是指公開發售,單個委託人最低投資額為75萬元,享有虧損緩衝墊效應,有後虧損先獲利的權利;而B層是指定向募集,特定委託人資金根據A層募集規模按照1:3配比,承擔虧損緩衝墊作用,有先虧損後收益的義務;C層也是公開發售,但門檻較A層高,單個委託人最低投資額為300萬元,直接享有信託計劃單位凈值的收益和風險。
可以説回購機制是藝術品信託設計中關鍵的一步。不過蔡小姐同時&&,該類産品在投資範圍的規定上也很重要。
“我們香花石第一期的畫家還在建倉,因為是不定的,畫家是要慢慢挑選,需要三年。不過因為第三期是定的,建倉只需要一年。有些投資人覺得投資範圍沒有設定,分散投資好,萬一價格漲的高,投資者是有保證的。但是也有投資者覺得,如果買的時候就知道買誰的畫,他們的心裏比較確定。所以我們設定了不同投資方式的産品。”上國投的熟悉該款産品的蔡小姐説道。
而“中信墨韻一號”主要是投資中國近現代大師級的繪畫,包括齊白石、徐悲鴻、潘天壽、弘一和張大千等人中選擇。
選擇藝術品信託更多是選擇投資顧問
藝術品信託數量的劇增,以及高收益率的特徵讓市場相關人士擔憂。産品結構設計只是希望從最大程度降低風險,然而藝術品信託産品的風險主要還是看市場。
建行私人銀行內部對藝術品市場頗有研究的一位王主任説道,“藝術品本身的價值和當前市場給它的價格是不匹配的,很多有泡沫成分。很多人做藝術品的目的並不純粹是投資,炒作很多。藝術品信託和藝術品的價值可能沒多大關聯,但卻和它的投資顧問有關。”
“畢竟這是小眾市場,中國資本也很充足,但中國的文化價格比起國外還稍低。只能説現在的市場很紅火,市場的情緒很高,背後也跟人民幣幣值、貨幣供應量也有關。”他對藝術品市場並不樂觀,但他同時認為,藝術品信託産品和真正的藝術品市場沒多大關聯度。
另一位來自工行的業內人士吳小姐並不認同當前藝術品市場泡沫的説法,“做藝術品本身並沒有定論,專家的鑒定也有可能是錯的,不同的時間和空間,結果都有可能不同。”
但作為藝術品信託,吳小姐同樣認為投資顧問的選擇是首要的風險所在。
“中信墨韻一號,選擇的投資顧問杏石是深圳文交所做得最好的一家上市交易商。這家公司的藝術品都是請文化部的鑒定專家來鑒定的。交易則是通過深圳文交所的平台,文交所至少有三名專家評估,只有當三位專家的意見統一時,才允許交易。”
“選擇好的投資顧問,看投資顧問的水平。即便是好的投顧,也可能看錯,那後續的保險措施能不能規避掉,自己去學習擁有判斷力。認真查看藝術品投資的範圍,投資的具體作品的作者情況,産品的市場情況。首先要看你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負責專業的金融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