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産品“大躍進”或成虛胖
2011-09-08   作者:呂巍  來源:財政網
 
【字號

    “房子不讓炒了,股市也不景氣,我正在琢磨要不要開始投資藝術品,現在玉石、珊瑚、書畫漲得都很厲害。”在北京從商多年的溫州商人鄭先生對記者説,他身邊的很多溫州商人都在尋找新的投資方向。
  今年上半年,理財市場最風光的當屬藝術品和銀行理財産品。但藝術品因為其投資門檻高和專業性較強,使得廣大投資者望而卻步;而銀行理財産品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以上問題,更因為其遠高於銀行定期存款的收益,使得更多的投資者取出存款,來購買銀行理財産品。
  為了迎合客戶的投資需求,2010年以來,銀行理財産品呈爆發式增長,一舉搶佔了公募基金相關理財的龍頭地位。2011年上半年,銀行理財産品發行規模達8.5萬億元,超越2010年全年總量,而5年前,它的總規模僅在4000億元左右。毫無疑問,銀行理財正以井噴速度,在財富管理市場大肆吸金納銀。
  不可否認,銀行理財産品賣的就是收益。但在投資市場上,收益和風險總是對應的,在銀行理財産品高收益的背後,我們也應理性地看到收益背後的風險。而在利益的誘惑下,眾多違規操作頻頻閃現。銀行理財産品風險正在逐步顯現。

  理財産品“短”加“快”

  最新數據顯示,僅8月13日至19日,國內31家商業銀行共發行267款理財産品,較前一週增加42款。在發行的産品中,截至上半年,期限為1至3個月的佔29.28%,期限在1個月以下的佔32.8%,成為銀行理財産品中發行量最大的品種。與往年相比,2011年以來銀行理財産品的突出特點在於“短”和“快”。
  有業內人士認為,由於證券市場表現低迷,缺乏吸金效應,促使民間資金紛紛離場轉向風險較低、收益穩健的銀行理財産品市場。眼下,存款準備金基數擴大,下半年銀行或將考慮配置更多挂鉤利率的理財産品,而該類産品收益率亦有望增加。
  僅僅半年的時間,銀行理財産品的發行量和募集資金就超過去年全年的總量,這正好彌補了今年房貸變化和加息政策給銀行帶來的資金缺口,尤其是在央行把銀行存款準備金利率提高到史上最高的21.5%之後,銀行理財産品規模的突飛猛進,讓各家銀行多了一個攬儲和高息放貸的“後門”。
  理財産品短期化也透露出商業銀行大多還在走粗放型經營的老路,用貸款拉動存款的方式使存款疲於奔命。在存貸比考核由時點考核過渡到日均考核的情況下,中小銀行粗放型的經營模式經受着重重考驗。儘管總體來看,上半年中小銀行理財産品發行規模遠不敵國有大型銀行,但在特殊時點上,中小銀行發行的理財産品期限短趨勢更為明顯,且利率高,年化利率甚至超過貸款利率。

  另類理財風起雲涌

  銀行理財産品除了出現“短”與“快”的特點之外,藝術品基金、紅酒理財、普洱茶理財等另類投資品、另類産品的大量上市,也給銀行打開了了吸金的“大門”。這些理財産品穿着“華麗的外衣”,引來了許多高端客戶的濃厚興趣和熱烈追捧。
  今年以來,建行推出了藝術品投資類人民幣理財産品,中行推出了投資葡萄酒的理財産品,工行近日也推出了投資普洱茶的理財産品。銀行推出此類理財産品的高漲熱情,折射出了銀行高端客戶對另類投資品種的熱烈追捧。
  據了解,銀行在推出葡萄酒理財産品時引入了“期酒”的概念。所謂“期酒”理財産品,是指在葡萄酒尚處於窖藏期時,以理財産品的方式向投資者發售。當葡萄酒成熟裝瓶後,投資者可根據需要,選擇直接提酒或到期贖回資金。
  而普洱茶理財産品的投資期限為一年,和葡萄酒理財産品的投資模式差不多。投資者可以選擇以實物方式或現金方式獲得收益。
  據介紹,這兩款另類的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均為7%,相當於一年期銀行定期存款利率的兩倍。
  不過對於上述新的理財産品,專家提醒稱,無論是葡萄酒理財産品,還是普洱茶理財産品,相對於投資股票、債券、貨幣等市場的傳統理財産品來説,另類理財産品的風險可能會更高。一是産品的市場風險。葡萄酒、普洱茶等,被設計成為理財産品以後,理財産品的投資收益率可能會直接與標的物的市場表現有關。二是企業的經營風險。葡萄酒、普洱茶等理財産品,有的引入了“期權”概念,有的引入了“信託”概念,投資者在購買這些理財産品時,還應詳細考察産品生産、發行企業的經營情況。由於有的産品在到期以後由企業回購,所以一旦企業在産品未到期時經營困難,就有可能出現不能按約回購的風險。

  警惕風險 謹慎投資

  近來,各家財經媒體頻頻傳出,銀監會或將叫停6種銀行理財産品。雖然銀監會還未向外界宣布此項“禁令”,但市場已經因此受到影響,近來銀行理財産品的發行量和收益率均出現了明顯下降。銀行業內人士透露,近期銀監會的確正加大對理財産品的規範力度,要求商業銀行按市場水平定價,從而限制部分超高收益率産品的發行。
  從銀監會此舉,我們就可以嗅到“風險”的味道。銀行理財産品規模的過快增長,給國內理財市場和資本市場帶來了一些新問題,而在投資領域,金融風險放大效用絕對不可以小視。因為一旦問題出現,銀行將會遭受損失,投資者也會受到牽連。
  風險首先來自在不了解理財産品的情況下盲目購買。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財産品中心研究員王增武認為,銀行與投資者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是很嚴重的,普通投資者要理解設計複雜的理財産品較為困難,許多投資者都是在銀行工作人員的“引導”下來購買理財産品。而在盲目的情況下,最容易産生投資失敗。
  理財産品市場利率競爭的加劇,也使得商業銀行不斷增加産品的收益率,而收益率越高,意味着銀行不得不採取更為激進的投資策略,進而導致投資風險增大。當預期收益被炒得越來越高,超出銀行的支付能力時,投資者的收益註定要遭受損失。
  由於今年央行持續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加上實行日均存貸比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收縮了銀行的放貸資金。而銀行為了增加收益,往往會利用理財産品,將信貸資産“表外化”,以逃脫監管,獲得更大放貸空間,甚至將這些資金都投向了那些資金需求量大的企業。但是,一旦貸款企業經營不善,還不上貸款,就會造成銀行的不良資産增加,而購買相關理財産品的投資者,也很難獲得收益。這實際上是銀行在用投資者的錢進行一場賭博。
  中國理財師網總編周建莉建議,投資銀行理財産品時,要關注産品風險,選擇穩健型産品,如債券、票據、信貸資産、收益權等。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説,將閒置資金購買超短期理財産品,由於投資期短、資金額較小,實際收益並不可觀。與其投資這類超短期理財産品,不如選擇半年以上、收益適中且相對穩健的理財産品。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超短理財産品中秋“絕跡” 2011-09-07
理財産品涉水PX項目 浦發否認曾發生借貸 2011-09-07
攬儲壓力大 高息理財品重出江湖 2011-09-07
《給女孩的第一本理財書》 2011-09-07
高通脹時代 你收藏什麼來理財 2011-09-06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