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蠶食其他金融同行客戶 稱霸理財市場
2011-09-02   作者:羅克關 曹攀峰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券商:牛市不來備受挫折

  和銀行理財産品紅火不已的狀況相比,券商資管上半年的處境可謂“悲涼”。
  借用業內人士的比喻,這是冰火兩重天的局面:一邊是動輒年化5%甚至更高的承諾收益率;另一邊是大多數産品難以實現承諾收益,且陷入虧損。一邊是規模迅速膨脹的紅火景象;另一邊則是産品難發,且動輒逼近清盤紅線的冷清場景。

  備受挫折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自2009年來,監管政策的松弛令停滯不前的券商資管看到了騰飛的希望。今年初,大力拓展資管業務,做大資管規模成為不少券商奮鬥目標。然而,年初至今,券商資管規模幾乎在原地打轉。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底,券商資管的規模已達1200億。而今年已過大半,券商資管規模僅為1370億。即使這可憐的170億,還是靠大量的新發産品造就的。據記者了解,今年來,先後有世紀證券、長城證券、恒泰證券等券商首發理財産品。截至記者發稿時,今年以來有近60隻産品完成募集並宣告成立,照此計算,每只産品成立的規模不到3億元。券商理財産品數量大增,而規模未增加的現狀,折射了券商理財産品難發的尷尬。
  賺不到錢是券商理財産品規模難增的根本原因。今年來,A股市場在震蕩中下行,公募基金、私募産品等業績均表現疲軟,券商理財産品也未能倖免於難。按照Wind數據統計,截至昨日,可進行比較的券商132隻權益類産品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率為-6.46%,墊底産品收益率則達-18.7%。投資者購買券商理財産品賺不到錢,而購買自家産品的券商也出現大幅虧損。某上市券商投入近3億元購買自家兩款理財産品,因産品虧損而損失近1600萬。
  在投資股票等權益類産品難賺錢的另一邊,承諾年化收益率5%甚至更高的銀行理財産品無疑令人心動。“就是我本人,在這種行情下,也願意購買一些銀行理財産品。”某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資管部門負責人&&。

  五大弱勢

  接受記者採訪時,多位券商資管負責人認為,銀行理財産品具有券商不具備的5大優勢,在同一平台上,券商資管根本無法與銀行競爭。
  深圳一家券商資管固定收益産品投資經理概括了銀行理財産品的5大優勢。
  一是銀行理財産品可以公開宣傳,並且向客戶承諾有固定的年化收益率,這對於在股市低迷且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高企的當下,無疑令人心動。而主攻權益類投資的券商理財産品在股市不景氣的時候,要獲得正收益都有些困難。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可進行比較的券商132隻權益類産品中,僅有9隻取得了正收益,其他均處於虧損狀態。
  二是銀行理財産品可投資的範圍非常廣,包括外匯、結構性産品,甚至是收益率更高的信貸類資産。“券商貨幣類産品只能投資央票、國債、存款、短融等風險較小的産品,論收益率,很難與銀行抗衡。”該投資經理&&,即使同樣做貨幣類産品,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也比券商的略高。
  三是運作優勢,目前券商理財産品在每個季度均發布資産管理報告,而銀行理財産品運作並不透明。上述投資經理&&,“只有到期了,投資者才知道是否能拿到承諾的收益,而且相關理財産品到底賺了多少,投資者也並不知道。有可能賺了10%,也有可能只賺了3%,但銀行仍會給投資者承諾的收益。”他進一步解釋説,銀行可以在一個大的資金池裏調動資金,內部作價轉移,在行情好時,銀行可以按照一定的收益給投資者。不過,在整個行情變差時,銀行未必還會這麼做,那麼,投資者就有可能拿不到承諾的收益。他認為,不排除部分銀行理財産品有靠承諾收益變相高息攬儲的嫌疑。
  四是政策優勢。目前銀行理財産品均採取備案制,産品發行節奏很快,而券商理財産品則採取審批制,發行速度較慢。
  五是渠道優勢。在渠道為王的今天,銀行遍佈全國的渠道令券商相形見絀,如若同時發行貨幣類産品,券商貨幣類産品很難做到銀行理財産品的規模。
  保險陣營中具備投資功能的險種,今年上半年也遭遇銀行理財産品的強勁衝擊。不僅在內地一向水土不服的投連險再度被邊緣化,同樣具備投資功能的萬能險和分紅險也因投資收益不理想而普遍遭到市場冷遇。


123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上海銀行模式”助小企業融資 2011-09-02
浦發銀行:網銀再推促銷活動 2011-09-02
招商銀行:持汽車信用卡加油返現最高達5% 2011-09-02
中信銀行:舉辦分行級貴賓理財中心全國巡迴演講 2011-09-02
廣發銀行:攜手銀泰發行百貨“折上折”聯名信用卡 2011-09-02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觀點擂&:奢侈品,降稅的糾結[思想]破解"兩難"選擇成為宏觀政策着眼點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