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有一定經驗的投資者來説,在相同市場階段持有不同類型的資産,其最後的結果可能大不一樣。而如果拉長時間考察周期,從三年周期看,這種資産收益的不同或會很明顯。如果從2008年8月28日到上周五這三年考察可以發現,投資A股、貴州茅&和黃金就有很大不同:
一、指數:上證指數、滬深300指數和深證成指這三大指數在2008年8月28日分別為2350點、2335點和7817點。而以上周五收盤點計算,上述三大指數分別為2612點、2901點和11568點,三者在這三年中分別上漲了11%、24.24%和48%。二、貴州茅&:自2008年8月28日至上周五這段時間中,貴州茅&A股股價上漲了78.19%,明顯在三年內跑贏了上述主流A股指數。三、黃金:自2008年8月28日至上周五這段時間中,倫敦黃金標價從833美元/盎司一直上漲至1829美元/盎司,期間上漲幅度約為120%。
那麼,如果以三年期作為統計周期,基金理財的效果又是如何呢?
根據Wind統計,在2008年8月28日之前成立的非貨幣類基金有377隻,三年來平均凈值上漲了23.18%,該表現明顯弱於貴州茅&(包括實物)、黃金的三年來上漲幅度,也低於上述滬深300和深證成指近三年來表現。而且,在這三年中,有13隻基金出現了下跌,其中有4隻跌幅超過7%,跌幅最大的一隻居然高達12%。
當然,如果基金投資者能夠“慧眼識珠”提前布局一些好基金,那麼三年來的收益也是比較可觀的。比如,根據Wind統計,自2008年8月28日來,有三隻基金獲得了超過100%的三年總收益,即華夏大盤、新華優選成長和華夏復興,三者的凈值分別上漲了159%、120%和101%。同時,三年來共有48隻基金的總收益超過了50%,約佔總數的12.7%;三年來共有99隻基金的總收益超過了30%,這意味着有大致26%的概率能確保投資者獲得一年有10%以上的收益。
不過,與三年期銀行定期存款相比,似乎目前的基金群體的長期理財效果有限。
公開數據顯示,2008年8月28日時的三年期銀行定期存款利率為5.4%,折算成三年總收益為16.2%。根據Wind統計,在有三年期投資記錄的377隻非貨幣類基金中,只有198隻跑贏了上述三年期定期存款收益水平,約佔總數的52.52%,仍然有將近一半的非貨幣類難以與三年期銀行定期存款收益匹敵。如果三年前投資者“不幸”配置基金資産(包括債券類基金資産),那麼,幾乎有一半概率在三年後所等到的可能連定期存款還不如。正所謂“一動不如一靜”,由此亦可見大類資産配置方向選擇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