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所知,有的奢侈品牌在中國銷售的商品不都是通過正常的海關途徑進來的,在10個正品中摻雜3個走私品是常事。海關人士對記者&&,出具比實際售價低的假發票以避開海關對奢侈品徵收的高額關稅,這一手法近年來屢見不鮮。
中國造
中國銷
同一奢侈品價比紐約高?
奢侈品價格調查:原産地、關稅、物流成本和銷售模式貓膩多
“我發現CK在紐約大約只相當於班尼路在國內的地位。”“有朋友托我買倩碧的黃油,倩碧一直以黃油的暢銷而引以為豪。
果然,確實就像大寶在國內一樣暢銷,但也像大寶一般便宜。”正如上述網友所描述的那樣,對於初到美國的中國人來説,當看到那些在國內需要高價才能購得的商品在美國被當作廉價的超市貨時,這該是何等的衝擊?|
那些售價動輒成千上萬的奢侈品背後,到底有着怎樣的利益鏈條?是否如銷售商所宣稱的産品都在國外製造,而在中國售價偏高的原因是關稅和物流成本太高?通過記者多日調查,為你揭開奢侈品背後的真相。
【調查 産地】
銷售商:産品多在歐美完成
代理商:代工已深入各領域
在回答記者關於“為何中國的奢侈品定價比發達國家的要貴許多”的問題時,幾乎所有的奢侈品銷售商如出一轍地回答稱,“我們的産品在國外生産,再加上中國的高關稅,所以導致售價較高。”
路易威登(LV)的銷售人員反復強調他們的産品均産自法國,並且直運中國。同時,路易威登(中國)銷售公司數次對媒體&&,他們在中國並沒有生産線,也沒考慮過在中國設立自己的生産線,更沒有授權給中國的任何生産商,所有的産品都是在國外生産的。
儘管在回答是否“中國造”的問題上,所有品牌商都顯得“羞答答”的,但實際上《每日經濟新聞》調查發現,包括服飾、皮包等在內的多個奢侈品牌在上個世紀末就已在中國設立生産線,從2004年之後,委託中國製造商加工的跡象越來越明顯。
“所謂高檔家居用品,以一個售價在10萬左右的沙發為例,實際上7成加工環節在中國完成,最多只有3成在國外完成。”已經代理歐洲某家居品牌5年的上海代理商袁春(化名)對《每日經濟新聞》&&。
袁春&&,他常常在國內挑選工廠進行生産,然後將産品運到國外完成最後環節。“除了部分皮制商品需要在歐洲找到原料外,九成以上的産品原材料都來自中國。類似燭&這樣的工藝品,可能有99%的生産在中國都已經完成了,最後只是走走海關的程序,再以進口商品的價格出售。”
但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觀察,袁春在與顧客進行交流時卻不像對待記者這樣坦承,此時的他往往告訴顧客,所有的産品原材料均來自歐洲,由歐洲的工匠完成所有生産。據他描述,自己一個月的營業額一般達到1000萬元以上,凈利潤不低於400萬。|
從産品的單價來看,售價2000元的家居擺設,在歐洲的價格可能僅有100歐元。
一項3年前的預測曾指出,到2009年,60%的國際奢侈品品牌將在中國有自己的生産線,並實行品牌授權。在嚴格的比較和篩選之後,目前確實有一支龐大的製造隊伍正為各大奢侈品生産。如在浙江盛宏服裝有限公司的車間裏,工人們生産着喬治?阿瑪尼的手工縫製服裝,阿瑪尼允許這些昂貴的衣服打上“中國製造”的烙印;雇傭了近3萬人的香港聯業製衣,年産各類成衣5000余萬件,美國市場超過1/10的襯衫由這個公司製造;而包括傑尼亞、HUGOBOSS在內的奢侈品牌,也已將山東如意集團定為面料生産基地……
即便如此,在記者對奢侈品的中國生産廠家表達出正面採訪意願時,無一例外地遭到拒絕,因為企業往往已經簽了保密協議。看來,雖然奢侈品已經實現大規模的“中國造”,但仍有品牌商擔心別人知道在中國或其他亞洲的發展中國家有生産廠,因為中國造在他們看來代表着“廉價”。
【調查 關稅】
銷售商:中國進口關稅高
業內人士:避稅已成潛規則
高額的進口關稅,是奢侈品銷售商們解釋在中國售價高昂的另一大理由。
以GUCCI的一款手包為例,它在美國官網上折扣報價約合2300元,而在中國香港的價格為2500元,在上海門店的價格則為4200元,即使打7折價格也將近3000元。從區域上來看,一件商品往往在歐洲價格比美國的低5%,歐美價格要比日本低10%~15%,而中國香港則要比內地低20%~30%。
從2007年1月1日起,我國將高爾夫球及球具、高檔手錶的稅率由10%調整為30%,化粧品稅率由20%調整為50%。由於目前關稅、匯率等原因,使同一件奢侈品在國內與國外的價格差可能達到20%以上。但在另一方面,據業內資深人士指出,逃避關稅實際上已成為行業的潛規則。
“據我所知,有的奢侈品牌在中國銷售的商品不都是通過正常的海關途徑進來的,在10個正品中摻雜3個走私品是常事。”一名在某品牌專賣店擔任經理的知情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據該人士透露,他工作過的專賣店每月通過非正常途徑進口的商品交易量可達百萬元之巨。
今年3月曾有報道指出,巴西著名奢侈品連鎖店Daslu的女老闆特朗舍斯因走私和偷稅等罪名被判刑94年。警方調查發現,特朗舍斯多年來進口高檔商品時通過少開發票進行偷稅,一雙100美元的進口男鞋進貨時填寫的發票價格僅為4美元,但是店內零售價則高達3500美元。
海關人士對記者&&,出具比實際售價低的假發票以避開海關對奢侈品徵收的高額關稅,這一手法近年來屢見不鮮。上海海關方面曾破獲這樣一起走私案:一家意大利游艇的北京代理商向一名浙江客戶推銷游艇産品,代理商提議出具一張比實際售價低的假發票。最終當報關單提交到上海海關,上面所填寫的游艇價格如此之低,以至於審單關員很快就懷疑上了這樁交易。
【調查?物流】
品牌商:統一發貨成本高
貿易商:某些産品連海關也沒過
“大部分奢侈品牌在亞洲各地都有工廠,比如在中國內地完成手工刺繡,在柬埔寨完成其他環節,這些經過加工的衣服再回到中國香港,在香港匯集‘組裝’成成衣後運到意大利、法國等地。”一家在國內已經有數十家專賣店的服裝公司品牌經理如此解釋産品的供應鏈。
在《每日經濟新聞》的調查中,各大國際一線品牌商幾乎異口同聲地&&:“即使是‘madeinchina’,但也是從總部(法國、意大利、美國)等發貨。”而對於為何要如此“周轉”,他們的回答則是“正研究新辦法,但目前所有品牌都是從中國先出口,再進口。”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在各個地區生産的成衣或者其他産品不一定會全部發送至總部,“我們對外都説産品是直接從意大利進口的,但內部員工都清楚,這些産品就是在中國生産,貼個意大利的標籤,甚至連海關都沒出去過。”熟知內幕的貿易商對《每日經濟新聞》&&,“每一季我們都會接到兩三個品牌的訂單,然後分發給下面的工廠,除非售價上萬元的産品可能會細分工廠加工,一般的産品在中國都已經完成最後環節的生産。”據介紹,這些成品在經過簡單的手續處理後,通常直接批發給代理商,或者直接進入直營店銷售。
【調查 銷售】
品牌商:昂貴价格
有限售出
專家:“讓市場半飢餓”是策略
不僅僅在區域售價方面存在“不一致”,奢侈品的定價也與普通商品不同。按照通行的“價格定價法”,産品價格=製造成本+研發成本
(設計費)+市場推廣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匯兌損益+合理利潤+品牌溢價,但奢侈品牌商們並不是這樣看的,他們的法則是:如果價格不“奢侈”就不能稱之為奢侈品了。但他們真正的銷售秘訣不是“大批量”,而是在昂貴的成本之外,再以昂貴的價格有限售出。
“奢侈品的高昂價格不是憑空制定出來的,而是建立在精緻選材、精湛手工藝和豐富創造力的基礎上,件件物有所值。可以説,高昂價格是由奢侈品品牌定位、産品稀缺性和獨特性、品牌悠久歷史和傳奇故事共同鑄就的。”奢侈品品牌管理專家盧曉撰文指出。盧曉認為奢侈品高價的另一大原因則是,眾多奢侈品品牌經常利用奢侈品的這一特性,創造出一款款經典或限量版産品,從而緊緊抓住顧客對稀缺獨特産品的渴求慾望。這種讓市場處於“半飢餓狀態”的巧妙策略卻能成功地將品牌的定位拔高,並且使産品也始終供不應求。
【調查 案例】
一件中國造成衣美售70美元國內賣上千
提起POLO,很多人都會聯想到被譽為美國三大服裝設計師之一的RalphLauren以及以他名字命名的品牌。在美國,RalphLauren的POLOT恤大多數人有能力消費;而在中國,比美國專賣店高出兩倍的價格卻令許多國人望而卻步。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數的RalphLauren産品均産自中國。《每日經濟新聞》調查發現,聯泰、溢達等中國紡織製造商在過去的幾年裏承擔了大部分RalphLauren的生産,一位在聯泰工作多年的中層管理人員對記者透露,RalphLauren下給聯泰的POLO訂單一年可達數億元,前幾年大多由聯泰的自有工廠進行生産,近來聯泰為了控製成本,開始外包給其他工廠進行生産。
聯泰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服裝製造為主的多元化跨國集團,總部設於中國香港,目前已躍居為世界最大的服裝製造集團之一。近年來出於成本方面的考慮,RalphLauren的生産線開始轉移至東南亞國家,但服裝面料仍由中國內地供應。
“RalphLauren在中國生産已經不再是秘密,他們在衣服上也開始打上‘madeinchina’的標誌,但即便如此,它在中國的售價遠遠高於一般的同類産品。”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RalphLauren的單件加工成本比一般品牌高,但利潤也高出許多,如果不算渠道費用,一件出廠價在200元左右的衣服,在美國的售價僅70美元,在中國則高達上千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