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據型産品現在已經舉步維艱了。”市場人士向記者&&,準備金繳存範圍擴大到承兌匯票、信用證、保函,實際上就是為了將銀行僅存的一點“自留地”收回央行,而這也意味着之前的銀行理財産品狂潮將重新沉寂下來,無論對於理財産品的收益率還是規模來説,均不是好消息。
票據類理財産品被叫停
“上面沒有正式發文,但是也相當於都打了招呼。”中信銀行一位負責理財業務的人士告訴記者,在此之前的6月底,該行就接到了央行的“窗口指導”,明確要求暫停投資於票據貼現的理財産品。
記者根據財匯金融數據統計,截止到8月30日,今年共有18家銀行發行了178隻票據型理財産品,而2010年和2009年的同期數量分別是141隻和103隻,今年的數量增速出現了大幅回落。但是從央行6月底的“窗口指導”以來,仍然有多家銀行發行了21隻票據型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最高的達到了6.44%,其餘均在5%以上。
記者昨走訪南京兩家銀行了解到,理財經理已不再向客戶推薦票據型理財産品,而其中一銀行曾在央行叫停票據理財産品後,於6月底發行過4款投資於票據資産的理財計劃。
“銀承票據不是沒風險。”浦發銀行南京分行理財師戴鯤説,“如對方銀行資産結構有問題,到時兌付不了怎麼辦?更不要説企業發的商業票據了,信用風險會更大。”而前述中信銀行人士也告訴記者:“由於銀行間資金太緊張,票據的貼現率越來越高,銀行開具承兌匯票的成本也越來越高,以致很難找到轉貼現銀行了。”
理財産品收益或受影響
“銀行理財産品的投資範圍中即包含債券、票據和信貸産品,此前銀監會已叫停貼現票據理財的業務,這次上調準備金繳存範圍,勢必會衝擊信貸類理財産品的投資。”銀河證券策略高級分析師陳瑞明在昨日發給記者的報告中&&。
而在此之前,銀行理財産品的發行規模一度出現了井噴。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個人銀行理財産品規模約達8.51萬億元,預期收益率也是普遍超過一年期定存,創造了銀理産品歷史最高紀錄。
“今年以來,銀行表外業務規模擴張迅速,這給監管提出新挑戰。王岐山副總理和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8月以來的一些會上均提到了銀行理財産品的風險問題。”陳瑞明認為,“此次擴大準備金基準也正和這種思路一脈而成,通過壓縮表外承兌匯票、信用證和保函的規模縮減理財産品投資渠道,進而壓縮理財産品規模。”
陳瑞明&&,2011年某股份制銀行中報披露的銀行承兌匯票規模即在4305.14億元左右,保函和信用證規模約在1056.78億元,如果按照21.5%的比例計提,則陸續要凍結1152億左右的準備金。可以預見,承兌匯票、保函和信用證規模在此次計提基準上調後會大幅萎縮,而理財産品的投資渠道的缺乏,無論對於理財産品的收益率還是規模來説,均不是利好消息。
民間資金可能轉投股市
由於信託類和票據類等銀行理財被管理層接連叫停,加上樓市限購,民間資金的升值道路似乎越發狹窄,那麼這些錢會往哪流呢?陳瑞明在給記者的研報中認為,目前國內適合民間資金投資的渠道主要有樓市、民間借貸、銀行理財和股市。
“現在票據貼現理財被叫停、存款基準擴大這一系列有針對性的監管措施,使得銀行理財的收益率和規模下降是大概率事件。”陳瑞明&&,“一旦理財産品市場規模被壓縮,這部分的資金必然要尋求新的出口。”
陳瑞明認為,股市正是這部分資金去路的一個可能。目前估值較低,特別是銀行、地産類股票,無論相對還是絕對估值都處歷史洼地,中線布局時刻已來到,因為右側拐點已開始等待信號出現。但陳瑞明並不認為貨幣政策下半年會轉向,而是銀行理財産品規模壓縮、全民放貸斷裂後,龐大社會存量資金轉而配置A股引發的,最佳介入點可能在4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