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金融界網站銀行理財數據顯示,上周17家銀行共發行了208隻,較前周減少了44隻。中國銀行以43隻的發行量接替交通銀行佔據發行排行榜首位,發行數量佔總體發行數量的20.67%。其後依次是交通銀行和工商銀行。滙豐銀行和東亞銀行兩家外資銀行上周發行的4隻理財産品均為結構性理財産品,理財期限均在1年以上,屬於長期理財産品。 7天理財産品發行持續下滑 從投資期限的分佈來看,上周發行的理財産品中,1個月以下的理財産品,發行數量為70隻,佔總發行量的33.65%;1-3個月理財産品,發行數量為57隻,佔總發行量的27.40%;3-6個月的理財産品,發行數量為51隻,佔總發行量的24.52%。受監管部門嚴控銀行利用超短期理財産品攬儲的市場傳聞影響,上周7天以內的理財産品發行仍然較少,僅有23隻,且最高年預期收益率在4%以上的只有5隻。 據記者了解,在此之前,6個月以下的産品基本上佔據了今年發行的理財産品的8成以上,其中超短期理財産品由於較高的預期收益及流動性好的特點,更是備受廣大投資者的青睞。然而進入8月以來,記者發現短期理財産品無論是在發行數量,還是在收益率的問題上都出現了明顯的下滑。一家銀行在6月底的時候發行了一款為期2天的超短期産品,年化收益率高達7%,然而該行最新發行的7天時間的理財産品年化收益率卻僅有3%左右。 雖然銀行方面&&目前尚未接到超短期理財産品被叫停的文件通知,但是就目前的形勢來看,大多數銀行已經在積極地進行自我調整,採取主動應對的策略來面對今後相關政策規定的&&。 搶食高端理財 在超短期理財産品發行稍有緩和的同時,銀行的高端理財産品卻強勢突圍。有關數據顯示,8月上旬資金門檻在100萬元以上的理財産品發行數量在總發行數中佔比高達18%。 作為銀行必爭之地的高端理財市場,一商業銀行理財師&&,此類客戶群體的存款穩定性對於銀行而言更具吸引力。只要能保證這部分客戶源的長期穩定,銀行的攬儲壓力便會有所緩和。 此外,由於相對高收益高安全性的吸引,一些企業也開始加大對銀行理財産品的投資。早在去年的時候就花費1億元現金購買了三款低收益的銀行理財産品的東阿阿膠,在今年8月16日發布公告稱,擬利用自有資金9億元投資銀行理財産品。其中5億元購買中國農業銀行一年期保本浮動收益“本利豐”人民幣信託理財産品,3億元購買華夏銀行封閉式非保本浮動收益型“華夏理財-創盈資産池”理財産品,1億元購買平安銀行贏聚力5號委託貸款類人民幣理財産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