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耍花招:貸款真假難辨
2011-08-22   作者:唐曜華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銀行虛增存款的方法較多,但當下銀行之所以願意利用貸款來操作,原因是貸款收益相比存款更高。儘管從銀行貸款的融資成本較高,企業仍願意配合銀行做大存款規模,主要是因為可獲得貸款且其成本依然遠低於民間拆借市場的融資成本。
    貸款並非是真的放貸,存款也可能是“注水”存款。
    多位商業銀行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透露,在存款考核壓力下,一些銀行熱衷與企業聯手做大存款規模,而在緊縮環境下一“貸”難求的企業也不得不配合銀行以便獲得貸款。

  真假存貸款

  “比如銀行貸1億元給A企業,A企業把這1億元拿到該銀行做定期存款,然後以存單質押給銀行,銀行再貸給A企業比如説8000萬元。A企業可以暫時把8000萬元裏面的5000萬元又存在該銀行。這樣繞了一圈的結果是銀行的存款從1億元莫名其妙變成了1.5億元。這是銀行虛增存款的一個方式。”某城商行中小企業部人士告訴記者。
  據了解,銀行虛增存款的方法較多,而當下銀行之所以願意利用貸款來操作,原因是貸款收益相比存款更高。陽能科技董事長許玉提向記者透露,現在銀行貸款利率令人咋舌,某銀行提出的貸款利率已達到基準利率的1.4倍。
  儘管如此,一些企業為了獲得貸款,還是接受了銀行提出的高利率條件。而如若接受銀行提出的配合其操作放大存款的要求,企業所付出的實質融資成本還將更高。
  按照上述操作手法,A企業實際只用款5000萬元,卻付出了1.5億貸款本金的利息,融資成本大大提高,但依然遠低於民間拆借市場的融資成本。據了解,目前民間拆借月息高達4%~6%(相當於年息48%~72%),更高者月息甚至達到了10%。
  此前,類似虛增存款的操作手法在行業內並不鮮見。2009年票據融資猛增背後就暗藏着利用票據業務做大存貸款業務規模的手段。如今,隨着信貸規模受限,利用票據貼現做大存款規模的手法已基本不再使用。
  “票據貼現的手法現在很少用了,主要是各家銀行因信貸規模緊張,普遍不願意貼現。”深圳某股份制銀行信貸經理告訴記者。7月份受到信貸規模緊張影響,當月人民幣貸款僅新增4926億元,低於市場預期。

  風險不小

  儘管上述操作表面上並無問題,但對銀行而言,操作此類業務實際上依然蘊藏較大的監管風險。按照去年以來全面實施的“三個辦法一個指引”,單筆金額超過項目總投資5%或超過500萬元人民幣的固定資産貸款應採用貸款人受託支付方式;與借款人新建立信貸業務關係且借款人信用狀況一般,或者支付對象明確且單筆支付金額較大的流動資金貸款須採用貸款人受託支付的方式。
  據了解,一些銀行大多利用企業流動資金貸款來進行上述放大存款的操作。這一方面是由於流動資金貸款,對受託支付的起始金額並沒有明確要求;另一方面是按照受託支付的規定,將貸款支付給收款方而非貸款企業,最終企業還是有辦法把貸款轉回來。
  “比如有些企業和供貨商是很好的合作夥伴,在貸款審核通過後,銀行將貸款打到供貨商的賬戶用於支付貨款。供貨商倒騰一下再以某個名義轉回貸款企業的賬戶。”上述信貸經理稱。
  不僅如此,對企業而言,這種做法同樣也蘊含風險。在沒有實質貿易往來的情況下向供貨商打款,企業將承擔供貨商的履約風險。

  相關分析

  大幅波動的存款也要打假

  今年以來存款出現了大幅波動的現象,尤其是季末存款衝高季初大幅回落,進一步顯露出存款的“虛”態。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2.68萬億元,同比多增1.12萬億元。隨後4月份存款增速出現回落,當月住戶存款凈減少4678億元。今年6月份,人民幣存款突然增加1.91萬億,同比多增5685億元。
  然而,季末考核時點一過,7月份大量存款再度搬家,當月人民幣存款減少6687億元,同比少增8166億元。其中,住戶存款、企業存款更是雙雙減少,其中住戶存款減少6656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4057億元。
  在評價6月份存款大增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曾通過微博回復直指“做質押,放貸資金沉澱。質押一個億可以派生9000萬。就一天然後還掉。都是水分!假存款!銀行都成票據銀行了。”
  因金額不大、數目較多,流動資金貸款受託支付執行難以及所存在的操作漏洞一定程度上為虛增存款提供了可能。某地方銀監局在去年8月份的一份“三個辦法一個指引專刊”裏就提到,在檢查過程中發現6類規避受託支付的手段:一是設置較高受託支付起始金額;二是提供虛假購銷合同辦理受託支付;三是化整為零逃避受託支付;四是提供虛假墊款資料辦理受託支付;五是提供虛假購房合同辦理受託支付;六是固貸(固定資産貸款)變身流貸(流動資金貸款)規避受託支付。
  因此,如若利用受託支付執行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漏洞,銀行虛增存款達到較大的規模,無疑將對存款統計數據帶來較大的干擾,加劇存款數據波動幅度。
  除了虛增存款的可能因素外,銀行理財産品大量“吸”金和到期“吐”金也成為存款大幅波動的推手。 (唐曜華)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貴州啟動農村土地承包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試點 2011-08-19
購房者貸款應考慮擔保費支出 2011-08-19
阿里巴巴置業貸款模式不值得推廣 2011-08-19
大摩再遭抵押貸款訴訟 2011-08-19
四大行7月新增貸款2056.06億 2011-08-17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觀點擂&:奢侈品,降稅的糾結[思想]破解"兩難"選擇成為宏觀政策着眼點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