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網絡的時代,通過網絡為客戶提供更全面便捷的信息與服務已成為各銀行激烈競爭的手段之一,遮遮掩掩了多年的銀行理財産品也到了揭開面紗的時候。日前,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産品銷售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其中提出了銀行理財産品信息披露規範的要求。
《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對16家上市行銀行理財産品信息披露情況進行了考察,分別從實用性、層次感、美觀性、人性化、及時性以及收益率公布6個指標進行考評,以星級來進行評價,五星為滿分。
最後發現大部分銀行的設計差強人意,距離監管要求的信息披露規範還有很大距離。有的頁面美觀、有層次卻沒有實際內容;有些頁面有內容卻缺乏層次。
僅3家銀行層次清晰
從層次上看,僅建行、光大、浦發層次較為明晰。
進入建行主頁,整個頁面布局較為清晰,基本上都為索引,沒有過多干擾信息。“理財”欄目在首頁即可看到。點擊進入,頁面基調以藍色為主,布局清晰。理財産品公告欄一眼可看到,分別有新産品發布公告和已發售産品公告。此外該頁面還有理財産品、債券産品、理財資訊、理財案例等介紹。
光大、浦發也是打開網頁即可一眼看到理財産品鏈結。
從美觀上來説,光大銀行顏色以紫白為主,頁面簡潔美觀,布局整齊簡單。首頁內容不多,主要為導讀,在板塊第一欄就可以看到“陽光理財”。
進入“陽光理財”後,會看到頁面布局合理,清晰明了。紫底白字的理財工具條明晰地將風險評估、産品比較、排行榜、理財計算器、購買演示等展示給客戶,下面則是各類理財産品索引鏈結和理財産品查詢。
此外,寧波銀行的理財産品頁面設計整體也給人以美觀的感受。
交行披露信息不全
無論美觀與否,客戶最想看到的是理財産品收益情況,找到産品收益是否便捷、産品信息披露是否完整、及時最為關鍵。
中行、招行和光大在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及時性上做得較好,基本上達到每天更新一次的速度,並且能找到歷史記錄,其中光大無論是便捷性還是充分性表現都最好,招行和中行要找到這些信息還要費些周折。
中行網頁有一個理財産品的欄目,但是在該欄目中找不到相關信息,只有産品説明書;要在“個人金融服務”中“中銀財富管理”這個頁面的下半部分才能找到“理財産品凈值”。
而招商銀行在首頁的導航欄可以很方便地找到“i理財”,但可用內容不多。只有“産品超市”一欄對於理財産品信息的了解看上去有些用,點擊進去,上部分是基金産品,下部分是理財産品,整個頁面上找不到收益率公告項目。
若想找到收益率,客戶只能再次返回到招行首頁繼續尋找,在首頁下半部分可看到“理財産品”一欄,這裡的數據披露很翔實,既有在售産品信息,也有過往到期産品信息,可分類尋找所需信息,進行歷史對比等操作。
其次還有民生銀行、興業銀行、深圳發展銀行在信息披露方面也做得比較好,可是卻都不是很利於顧客進行對比選擇,而且這些銀行理財産品網頁的實用性都不高。
除此之外,其他銀行的理財産品網頁在信息披露這一點上就做得不盡如人意,其中以交行為最。交行的理財産品頁面中的産品公告頁面,打開只有在售産品信息,沒有到期産品信息;到個人業務中尋找,分別有理財計劃和財富管理,理財計劃中分出了各理財産品系列,但點擊開卻是空白,財富管理則是沃德財富的頁面,同樣沒有信息公布。
4銀行最不人性化
“很多業務都能坐在家裏用網絡處理,為什麼偏要到銀行櫃&排大隊?”有時,你會聽到銀行業務員被櫃&業務壓得喘不過氣來時,這樣嘟囔。
但是,銀行自身最需要反思,客戶喜歡到櫃&耗時排隊嗎?當然不是,如果銀行網站設計合理,方便操作,誰還會到櫃&排隊呢?銀行的網站設計應當是連網絡“菜鳥級”客戶都能使用的網站,即我們通常所説的“人性化”設計。
首先是應該方便尋找欄目。導航欄上的欄目應該設置的是銀行的主要業務,同時也是對顧客來説有用的項目。
在調查中發現,像理財這樣的欄目設置在很多銀行的導航欄上沒有出現,甚至在打開頁面後仍不容易找到,必須拖動頁面尋找,例如招商銀行的理財産品一欄。與此類似,有的銀行,如工行、農行,第一個欄目就是該行風貌,注重了對銀行自身的宣傳,對客戶來説並無多大實際意義。
交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以及深圳發展銀行都有一個通病,就是首頁內容太多,分為很多小類,各板塊、欄目不能清晰地凸顯出來,以至於要尋找理財這一項很麻煩。
其次是在該欄目中的快捷查詢信息。所有調查的銀行理財産品網頁中的收益率公告基本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現,一次只能打開當天發布的那份公告,看到的也是那一天的信息,這使得顧客在查看時很難找到重點,也難以進行縱向對比。
而浦發銀行的布局就較好,首頁狹長簡單,分為輕鬆理財、快樂消費、快樂生活、輕鬆貸款四大板塊,輕鬆理財下就設有理財産品一欄。
銀行理財産品作為一項單獨業務應該也是以單獨的頁面來呈現。招商銀行雖然將其作為一個獨立頁面,且頁面設計也很有內容,可是顧客所需要的信息基本都沒有涵蓋,一樣沒做到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