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傳統紅木傢具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紅木傢具市場的發展迅速,紅木傢具因具有極高的收藏和投資價值成為高檔傢具的“一線品牌”,受到消費者、投資者的喜愛和追捧。因而,反映在這個市場上的問題也迅速暴露出來:以假亂真、以次充好、假冒偽劣、價格欺詐等。因此,消費者在選購時要弄清,不被以上亂象矇騙。
通過多年的觀察和分析,對於目前紅木傢具市場上的行業混亂現象可以概括為上漆紅木傢具造假多、木材烘乾不到位或者根本未烘乾、貼牌産品氾濫、價格體系混亂。紅木傢具領域素來“水深”,普通消費者的眼力又大多不夠“老練”,難以看清其中的問題,在購買時一定要慎重。
廠家造假從材料、工藝到銷售
業內資深人士簡先生認為,市場上的造假現象主要包括材料造假、工藝造假和銷售造假。國標中規定,在生産紅木傢具時,允許使用少量、不影響整體結構和美觀的“白邊”(木材的邊材,硬度比心材低且價格便宜),但一些商家根本不去白邊,全都用在紅木傢具的製作上;也有的在紅木中穿插其他廉價木材,只在表面做一些處理,讓外行人很難分辨。
製作工藝上,按照紅木傢具的生産標準規定,木材接合處要全部採用卯榫結構,除非有特殊工藝要求,比如不作為整體結構固定用的頂箱櫃櫃門上的金屬件,否則用鐵釘固定也屬於摻假,但有的商家就會在木材接口處用鐵釘固定或者用膠粘合。
而在銷售時,有的廠家將低質的緬甸花梨、老撾花梨謊稱為優質的越南黃花梨,並稱這些都屬於花梨,只是産地不同。還有的商家,把很多份量重、顏色美觀的木材都歸為紅木,有的拿烏木當黑酸枝,有的拿黑酸枝當烏木。為了讓自己的傢具賣個好價錢,紛紛將紅檀、綠檀、黑紫檀等不屬於國標紅木的硬木傍上國標紅木名稱。
紅木傢具亂象多購買需謹慎
對此,萬博中心一家較大規模的傢具企業程先生認為,和有的行業一樣,由於不良商家的存在,産品質量問題不斷被媒體曝光。
在紅木傢具中,上漆掩蓋材質上的造假,是很容易出現的造假問題。由於上漆紅木傢具表面光鮮,但鮮艷的顏色容易掩蓋很多問題,不少廠家通過上漆、上色在材質方面進行造假。如在傢具的零部件裏夾雜大量“白皮”(紅木材料邊材)、採用非紅木材質代替紅木、以次料代替好料等,這些在材料上的造假行為都可以通過上漆、上色來掩蓋。由於普通消費者對於紅木的了解不足,因而不良商家就是鑽了這一空子。
一些企業未“烘乾”紅木。紅木材料在烘乾環節的加工情況將直接決定傢具的使用壽命,如果烘乾不到位,傢具易出現開裂、膨脹等現象。有的廠家進行的所謂“烘乾”就是採取自然晾曬,這樣難以確保産品質量。
而直接從小作坊低價買進傢具。有的企業以低價直接從小作坊買進半成品甚至成品傢具,低價傢具經過極少的加工環節後,就冠以自己的品牌高價出售給消費者。所以價格縮水問題嚴重。
如今紅木傢具的高端化,這暴利通過多次炒作後,價格一路攀升,因而出現一件紅木傢具的價格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之後,高&跳水,縮水到原價的幾十分之一。
程先生最後説,紅木傢具的價格昂貴,很多買家看重的是其藝術和文化價值,因此,購買時要特別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