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8日,天地紅辣椒電子交易市場成立三年有餘。正像它的顏色一樣,朝天椒電子交易頗為紅火。當日朝天椒合約成交37.68萬手,成交額超過3億元。除朝天椒之外,該電子交易市場上市的品種還有益都紅和開魯紅,它們都是辣椒的不同品種。
像天地紅辣椒電子交易市場這樣的現貨電子交易市場目前國內已經有300多家,上市交易的品種主要包括農副産品、大宗工業原料、石化産品等上百個品種。隨着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迅速發展,這個新興市場在發揮巨大作用的同時也暴露出了問題和漏洞。
200個交易品種
生意社是上市公司生意寶旗下專門研究大宗商品電子市場的機構。據該公司高級分析師滿榮榮介紹,自2003年以來我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呈現不斷增加、迅猛發展的態勢。
2008年,我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已突破了3萬億元,涉及石油、化工、鋼鐵、煤炭和農産品等近200個品種;從2010年下半年以來,文化藝術品、藥材等這類電子交易市場發展速度較快,從而輻射到更多的細小品種。
在地區上,我國目前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地域分佈東西部差異明顯。雖然以山東、江浙、上海等地為代表的東部沿海地區電子交易市場就有132家,佔到絕對多數,但是進入2010年以來中西部地區受政策環境較為寬鬆的支撐開始迅速發展,所佔比例已提升至30%左右,勢頭強勁,有望成為未來主戰場之一。
在交易模式上,據滿榮榮介紹,目前國內的160余家電子交易中心中,採用電子盤交易模式的約佔52%,倉單模式的約佔31%,預約模式的約佔17%。
民營企業佔壟斷地位
據生意社監測的189家大宗商品電子市場結果顯示,目前國內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經營狀況參差不齊,而經營性質中以民營企業獨佔鰲頭,佔比達到了85%。國有企業在2010年下半年以後介入速度開始提升,但也只佔15%。
在189家電子交易市場中,有多家已經關閉或停止中遠期交易,比例達到了13%,這也反映了國內電子交易市場存在的諸多不規範,因此在去年6月國家六部委聯合徹查國內中遠期電子交易市場時,許多的違規市場被及時叫停。
據不願透露姓名的某電子交易市場主管人士透露,目前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涉及自然人和保證金。這兩類問題造成了許多産品市場價格的異常波動,影響了正常的市場秩序,也影響了國家治理通貨膨脹的努力。目前許多正在運營的市場也在積極清退自然人。
“在本輪通貨膨脹中,期貨市場交易的品種價格暴漲,期貨市場被認為是罪魁禍首,因此期貨市場開始了打擊投機的各項變革,其實大宗商品電子市場也是推手之一。”一期貨公司的負責人這樣説。
進入門檻過低
大宗商品電子市場目前主要的管理法規是2003年7月&&的《大宗商品電子交易規範》。《規範》規定,建立電子交易市場需要具備一定的基礎設施,有提供交易服務、物流配套服務以及信息服務的能力;但卻沒有規定建立電子交易市場最低的註冊資金額。
滿榮榮指出,目前國內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建設初期投資只佔總投資的一部分,發展好了會繼續追加投資,但兩三年之內如果不見起色,投資多半會終止。比較低的投資額,致使各類投資主體紛紛介入電子交易市場的建設中來。這樣做的結果是部分投資主體對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的運行並不是很清楚,盲目投資後對市場的管理自然也是盲目的,很容易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
另外,投資主體為了能夠盡快收回投資,會積極發展投機交易以擴大市場交易量,為了爭搶交易商往往不擇手段,甚至違規。而由於建設市場所需投資額小、註冊資金少,一旦發生重大交易風險,比如交易商出現惡意違約,市場很容易陷入困境,其他交易商的利益也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滿榮榮建議,有關部門應該通過對投資方進行資格審查,規定建立電子交易市場最低的註冊資本額,提高市場准入門檻等手段來實現整個行業的優化配置和規範管理。
同品種扎堆上市
鋼材是目前最受大宗商品市場歡迎的上市品種。據證券時報記者初步統計顯示,目前有20多個大宗商品市場上市交易鋼材,僅在上海周邊就有上海大宗鋼鐵電子交易中心、上海斯迪爾電子交易市場、上海中聯鋼鐵電子交易市場、上海實美鋼鐵電子交易市場、上海中規鋼材電子市場、鋼之源電子交易中心等多個交易中心。
據一交易中心人士介紹,由於上市品種雷同,這些交易中心對客戶的爭奪簡直到了白熱化階段。
滿榮榮建議,現階段我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數量較多,在豐富上市種類的同時,卻面臨着同類型市場過多的問題,諸多市場扎堆上同一品種,極易造成投機過度和惡性競爭。因此,以大型的市場為中心,整合同類市場,分行業、分品種建立全國性的典型交易中心勢在必行,這將大大提高對於現貨市場的指導和風險規避。而集團化發展也是實現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渠道,通過集團化統一發展,有利於整合資源,實現規模化競爭。
法律法規建設滯後
今年1月,備受關注的“壽光電子盤大蒜交易案”開庭審理。目前案情結果還未宣布,但這個案件對大宗商品市場的發展影響深遠。
“目前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介乎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之間,定位模糊,既吸取了兩類市場的共同優點,但同時也沿襲了兩類市場的缺陷和風險,亟需&&相應的法規。”分析人士指出。
目前各大宗商品市場日常運行所依靠的交易規章制度主要包括交易規則、風險控制制度、現貨交收制度、資金結算以及結算管理制度等,但由於這些是市場自己制定的,同樣也不具有法律的權威性。
這種無法可依的局面給市場當中的蓄意違規者提供了可乘之機。而管理者在市場運行過程中隨意變更交易規則,也使市場制定的規章制度形同虛設,近幾年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頻繁出現各類糾紛,主要原因就在於此。另外,立法缺失導致的監管職責不明則更加影響了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的穩定和健康發展,使得某些電子交易市場嚴重違規操作,也導致國內各種電子交易糾紛頻頻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