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某股份制商業銀行正在籌備一款藝術品類理財産品,計劃在8月中旬推出,並且按照總行的指令,前期不做任何宣傳推薦。該行理財經理&&,之所以做得這麼“暗嘍嘍”(低調的意思),就是因為“産品太好”、“額度太少”、“怕被秒殺”。
新産品不敢聲張怕被秒殺
最近要發的這款産品是藝術品投資類産品,管理期限為3+1年,投資於當代藝術品市場。
據該行貴賓客戶經理介紹,這款産品主要投資於當代藝術品市場,從目前各藝術品領域的發展潛力來看,這塊市場的投資回報率最可觀。當然,要取得高回報,最重要的是投資眼光。記者查閱説明書,這款産品是委託摩帝富藝術集團進行藝術品投資,華澳集團進行基金委託管理。以摩帝富以往的藝術品投資業績來看,2003年回報率為71.20%,2005年為27.40%,2006年為31.70%,2007年為17.90%,2008年為143.20%……還算不錯。
另外,産品設定了每年8%的年化收益以及超額收益分成。超額部分首先向劣後受益人分配8%,然後如果還有超額收益,則再按照70:30的比例向優先和劣後收益人分配。
“雖然目前不可能對産品最後收益進行匡算,但從我們掌握的信息來看,收益還是相當可觀的。”這位客戶經理介紹。
也是基於這個原因,這家銀行一直對該産品採取“熟客推銷”策略,1個億的額度估計很快就會被瓜分。
理財市場平淡 好産品不多見
前段時間,銀監會叫停了六類理財産品,包括理財資産池中涉及委託貸款、信託收益權轉讓、信貸資産轉讓、監管套利的票據,以及高息攬存、銀銀合作等行為。特別是一些房地産信託類理財産品也被涉及其中,使得高收益理財産品市場一下子失去了最主要的利潤增長點。
記者從杭城幾家股份制銀行了解到,目前銀行除了進行常規的理財産品發售之外,也在積極研發新的理財産品,以滿足投資者尋求高收益理財渠道的需求。但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以前主要創利的産品已難覓蹤跡,目前唱主角的,多是些信用類債券、短期融資券以及投向貨幣市場的産品,雖説年化收益還是可以達到4%-5%的水平,但因為期限太短,收益絕對值不高。這應該也是為什麼銀行有好産品不敢聲張發行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