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繩——佈滿了中國文化印跡
2011-07-29   作者:記者 藍建中 文/攝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在東中國海和太平洋之間,有一座細長的島嶼,如同一片綠葉飄浮在碧波萬頃之中,這就是琉球群島的主島沖繩島。今日的日本沖繩縣就是昔日的琉球國,連綿接受中國冊封將近500年。到沖繩採訪,不僅滿目是宜人的亞熱帶風光,還處處可見中國文化的痕跡。

  “日本的夏威夷”

  沖繩與日本本土經濟依然存在很大差距,從首府那霸的城市面貌來看,由於人口密度很大,建築非常緊湊,但是也有一些衰敗之感。
  在沖繩能夠領略日本本土難得一見的亞熱帶風光。沖繩一年四季鮮花不斷,椰樹、棕櫚等別具風情,因而被稱為“日本的夏威夷”。沖繩人多地狹,但是人口多數居住在南部,北部地區則是莽蒼蒼的亞熱帶叢林,行車幾十里不見村落和人煙。由於人跡罕至,道路上反而不時出現一小堆一小堆的枯枝落葉。
  這裡還生活着珍稀的沖繩秧雞,沖繩秧雞紅嘴紅腿,善走不善飛,數量稀少,已經被列為天然紀念物。
  沖繩之美,還在於它是一個珊瑚礁環繞的島嶼。從飛機上眺望沖繩周邊的大海,可以看到一片片碧綠的海水,正由於下面散佈着珊瑚礁,所以海水顏色才與周圍的蔚藍色大海截然不同。
  沖繩不僅有鮮艷的花朵,也有雄奇的大自然。在沖繩最北端的邊戶岬,東中國海和太平洋的波濤在這裡交匯,浪花卷在懸崖邊,涌起一團團令人眩暈的白色泡沫。從邊戶岬可以遙望與論島的身影,不過歷史上的琉球領土如今已經屬於鹿兒島縣。
  沖繩另一處著名景點是中部面向東中國海的萬座毛海濱。據説國王尚敬路過這裡的時候,讚嘆説“萬毛”,意為能夠容納一萬人坐下的原野,“萬座毛”的名字就由此而來。萬座毛的懸崖直臨大海,象鼻狀的岩石是這裡的象徵,懸崖上是平坦的翠綠草地,來自東中國海的大風將游人吹得歪歪扭扭,在這裡欣賞落日的余暉別有一番情趣。

  中國印記比比皆是

  不過,比起優美的自然風光,這裡處處可見的中國文化印跡可能是令每一個中國人印象最深的地方。説起沖繩與中國的淵源,就不能提到中國與琉球的冊封關係。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就派遣使臣向琉球中山王宣諭,中山國開始向明朝進貢,第二年,北山和南山也開始向明朝貢。1392年,明太祖朱元璋又派遣福建省善於造船航海的“閩人三十六姓”到達琉球,他們的後代涌現了琉球著名的大政治家蔡溫和鄭迥等眾多偉人。現在,“閩人三十六姓”的後代仍世代居住在那霸市的久米村。
  1429年,巴志統一了琉球,1430年,明宣宗賜巴志“尚”姓,此後,琉球王族一直以“尚”為姓。在15世紀和16世紀前期,琉球國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作為貿易中轉站與中國、朝鮮、日本和東南亞做生意,被譽為“萬國津梁”,這期間也是琉球的黃金時代。七國首腦會議在沖繩舉辦時的會場就被稱為“萬國津梁館”。
  然而好景不長,1609年,日本薩摩藩(現鹿兒島縣)入侵琉球,割佔了與論島以北的半數琉球領土,並且給琉球施加了沉重的貢稅負擔。
  琉球國最終被日本吞併的歷史可以説與中國近代屈辱歷史同步。日本明治維新後,羽翼尚未豐滿,就把擴張的矛頭指向了琉球。1872年宣布琉球國為琉球藩,1875年禁止琉球國向中國進貢,廢除中國年號,1879年將琉球國改為沖繩縣,並派軍警強迫國王尚泰和王子尚典移住東京,徹底吞併了琉球。
  雖然琉球使臣到清朝哭訴求助,但是沒落的清朝已經無力保衛自己的屬國,只是提出抗議。日本為求和解,提出割讓南部的宮古和八重山群島給中國,但清朝未同意,堅持琉球複國。隨着日本在甲午戰爭後割佔台灣,連本土都無力保衛的清朝,更遑論讓屬國琉球複國了,琉球問題不了了之。毛澤東主席在祭祀黃帝陵的祭文中為此痛心地寫到:“琉&不守,三韓為墟。”二戰後,美軍佔領沖繩,1972年,美國將沖繩交給了日本。

  與本土文化差異顯而易見

  雖然琉球被日本吞併,但是長期的宗藩關係,使中國文化在沖繩處處留下烙印。那霸市的首裏城是當年的琉球王宮所在地,在前往首裏城的坡道上,一座紅色的中國式牌坊映入眼簾,上面“守禮之邦”的匾額來源於明神宗萬曆皇帝賜給琉球國的詔書。這座牌坊是琉球國的象徵,被印刷在2000日元的鈔票上,可以説琉球的價值取向與“尚武”的日本本土文化完全不同。
  喜歡龍是琉球國的一個特徵。首裏城正殿前左右聳立的龍柱,上面的龍只有4爪,據説這是因為中國皇帝才能用五爪龍,也是琉球國作為臣下之禮的表現。正殿朱漆紅瓦,雕梁畫棟,裝飾的盤龍也非常具有中國風格。有意思的是,首裏城正殿不是坐北朝南,而是坐東朝西,面向中國方向,據説這是為了顯示琉球歸慕中國之心。正殿前的北殿為紅墻,具有中國風格,是接待中國使臣的地方。南殿墻壁則為素樸的原木顏色,是接待薩摩使臣的地方。正殿前的庭院就是當年中國冊封使舉行冊封琉球國王儀式的地方。
  首裏城正殿內二層原懸挂着中國皇帝賜給琉球國王的9塊匾額,但是全部在二戰末期隨着首裏城一起灰飛煙滅。如今,這裡只復原了3塊,分別是康熙皇帝的“中山世土”、雍正皇帝的“輯瑞球陽”,乾隆皇帝的“永祚瀛壖”。琉球國王的皮弁冠、蟒袍、出行的華蓋,直接移植自中國。現在,首裏城每年元旦,還要由演員扮演國王和宮女,向中國遙拜。如今,首裏城和沖繩的今歸仁城等古城,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
  沖繩主要墓葬形式之一的龜甲墳,和中國嶺南的龜甲墳完全相同。另一種“屋型墓”,遠遠似一片房舍,到了跟前才發現是一片墓地。屋形墓有屋頂和抱廈,還建有院落,可以説是“事死如事生”的體現,與日本本土墓地的形狀完全不同。

  石獅子和六角涼亭

  石獅子自中國傳到琉球後,深受琉球人喜愛,直到現在,沖繩也處處可見各種材質的獅子身影,不僅門口擺着獅子,屋頂站着獅子,墻上鑲嵌着獅子,橋欄上蹲着獅子,櫃&上也放着獅子,連手機鏈都是獅子,沖繩人對獅子的喜愛可見一斑。
  在中國,位於丁字路口等路衝處被認為是“兇位”的墻上,會鑲嵌一塊辟邪的石牌,上書“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在沖繩,“石敢當”也隨處可見。由於琉球存在着與日本本土迥然不同的民間崇拜,所以今日的沖繩沒有日本本土隨處可見的神社。
  離首裏城不遠的“識名園”是接待中國冊封史的園林,小橋流水,由整塊火山石雕刻的小拱橋別具特色。湖中小島上還有全日本罕見的稱為“六角堂”的六角形涼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首裏城和識名園內,處處可見中國使臣留下的碑刻,落款都使用中國年號,這是由於是作為中國的屬國,琉球在明清兩代一直使用中國年號。
  另一個最能體現沖繩與中國文化&&的恐怕就是飲食了。沖繩的飯菜和日本迥然不同,日本本土不吃的豬蹄、豬內臟、豬頭、豬血豆腐,在這裡都是得到很好的利用。沖繩菜幾乎與中國菜沒有什麼區別,而且物美價廉,吃起來口感也和中國菜沒什麼兩樣。

  [相關鏈結]

  從今年7月1日開始,日本大幅放寬了對中國游客的簽證批准條件,中國游客如果第一次赴日旅游時訪問了沖繩,將可獲得3年以內多次進入日本的簽證。
  沖繩縣本來希望能夠對收入達到一定水平的中國游客實現免簽證制度,雖然沒有完全實現沖繩的願望,但是也是一個放鬆入境限制的劃時代的措施,沖繩媒體普遍予以好評。
  《琉球新報》認為,該項制度將能夠重新喚起東日本大地震之後下滑的沖繩觀光需求,是一個增加中國游客的絕好機會。中國和沖繩有着源遠流長的歷史交流,如果對中國游客的熱情招待收到好評,中國游客增加,不僅能夠改善日中關係,還能夠使沖繩成為東亞交流的基地。旅游是和平産業,中國游客將成為把“基地之島”變為“和平之島”的契機。
  中國游客在日本人均購物12萬日元,是其他國家游客的約3倍,所以沖繩對於中國游客的消費力也寄予很大期望。
  為此,沖繩的民間商業設施和酒店正在引入中國的銀聯卡系統。
  7月28日,海南航空公司將開通從北京至那霸的直飛航線,這是中國航空公司連接北京和那霸的首條航線,沖繩縣將在那霸機場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北海岸:沖繩以南的美麗傳説 2011-01-26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觀點擂&:奢侈品,降稅的糾結[思想]破解"兩難"選擇成為宏觀政策着眼點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