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殺”、“搶購”以往只出現在團購網站、特價賣場,現如今,在理財産品市場也出現了如此火爆的購買場面。下半年,投資理財産品仍是最為穩健的抗通脹方式。
樓市遭遇調控“自身難保”,股市“顫顫巍巍”止步不前,外圍市場混亂對外投資“不靠譜”,黃金白銀忽高忽低風險大,理財産品憑藉其穩定性強、風險低的特點,在投資品市場“獨樹一幟”。由於信貸的收緊,銀行急於攬儲,上半年理財産品的發行數量及規模已經遠遠超過去年全年的水平,年化收益率也有的提高至7%,下半年的理財産品市場預料仍將火爆。
收益率高低看銀行臉色
下半年理財産品仍可配置
銀行“中考”一過,理財産品收益率就出現急劇“跳水”。特別是二季度最為風光的短期理財産品收益率“縮水”幅度最大,1月期以下品種的預期年化收益率下跌近100個基點。據普益財富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第一個星期,1月期以內的産品,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由6月底的5%下降至4.04%,較6月最後一週下降96個基點;1-3月期的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67%,環比下跌了35個基點;而3月期以上各期限産品的跌幅則相對不明顯。
不過,就在“中考”過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CPI同比上漲6.4%,再度創下36個月以來新高,央行也在數據公布前就動用了加息工具。在通脹高壓和加息雙重因素的影響下,理財産品的發行數量不減反增,雖然預期年化收益率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調,但是仍處於水漲船高的狀態。“特別是在三季度,理財産品的發行量和收益率還將保持較高的水平。”金融界金融産品研究中心相關分析師&&。
國家理財師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劉彥斌也對記者&&,依然看好下半年的理財産品市場,因為下半年的資金面會持續處於偏緊狀態,銀行需要靠發行理財産品來吸收存款,投資者則需要依靠穩定、安全的投資標的避免負利率所帶來的損失。
所以,在流動性偏緊的背景下,如果投資者難以承擔股市、黃金、股指期貨等的較高風險,仍可以選擇相對穩健的理財産品進行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