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貨幣吸引力下降
2011-07-25   作者:張愎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字號

    “近期包括黃金在內的大宗商品連創歷史新高,原油也在100美元/桶的整數關口持續震蕩,照理説商品貨幣也應該跟隨這類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而升值,但從5月-7月份的情況看,商品貨幣的整體走勢卻沒有想象中的強勁。”FX168首席外匯分析師李駿對第一財經日報《財商》記者&&。
  自金融危機的谷底以來,澳元、加元以及新西蘭元等主要商品貨幣經歷了一輪前所未有的大牛市行情,其中最為強勁的澳元更是大幅飆升了78%。在當前全球宏觀經濟前景極不確定的背景下,一些投資人傾向於認為商品貨幣已經來到轉折的十字路口。

   澳元跟不上黃金

  澳元、加元以及新西蘭元之所以被稱作商品貨幣是因為其與商品價格存在着密切的關係。一般來説,黃金、銅等貴金屬的價格上漲,會直接影響澳元的走勢,而原油價格的走勢會影響加元的表現。然而,黃金本週二衝上1610美元/盎司,澳元卻沒跟上黃金的腳步。
  “黃金的上漲是二次衰退擔憂引發的避險買盤撐起來的,而澳元還稱不上避險資産,所以漲幅有限。”世華財訊網外匯分析師向坤指出。
  作為近兩年外匯市場中最耀眼的投資品種,商品貨幣一直備受投資者的關注,做多澳元者前赴後繼。然而,澳元自5月2日創出1.1008的29年歷史新高之後就一直處於高位盤整,漲勢盡顯疲態。
  李駿指出,現在市場的焦點在歐洲貨幣上,不在商品貨幣上。歐元走勢震蕩起伏,瑞士法郎成為了資金的避難所,澳元卻受到投資人的冷遇。
  “投資人都喜歡趨勢比較明顯的交易品種,而澳元的趨勢並不明顯。實際上現在澳元的兩個基本面指向是完全相反的,投資者不會有更多的願望去做。”全球宏觀對衝基金慕榮投資的創始合夥人趙眾説。
  高利率是支撐商品貨幣的另一條腿。“澳元最大的資金流應該是來自於對利差交易的需求。現在歐美債務危機令市場震蕩,亞洲乃至全球經濟趨緩,全球不確定性令澳大利亞聯儲降息論暗中涌動,利差交易風潮減退。”向坤這樣&&。
  李駿指出:“近期這些國家的貨幣政策並不是非常傾向於緊縮,無論是澳大利亞還是加拿大,都顯得比較謹慎,沒有出現連續加息的動作。本週二澳大利亞聯儲公布的會議紀要顯示目前澳大利亞的貨幣政策還是比較適宜,加息的意願不強,這就使得澳元難有好的表現。”

  已是“強弩之末”?

  商品貨幣不像原來那麼有吸引力的另一個原因則在於,一些人擔憂匯率繼續上漲已經缺乏基本面支撐。
  以澳大利亞為例,高估的澳元實際上已經開始損害澳大利亞本國的旅游業和製造業。而且近期澳大利亞經濟增速、零售額和房地産數據都不及預期,澳大利亞聯儲最近下調了對2011年GDP增速的預期。
  光大銀行資本市場部總經理徐凡在本週三舉辦的外匯創新大會上對本報記者&&,澳元可以稱得上是一個中國GDP指數,跟中國經濟關係最大的就是澳元,當前澳元漲勢已經快走到了盡頭。
  澳元當前最大的風險莫過於中國經濟增速可能會出現大幅放緩,減少對澳大利亞資源的需求。
  然而,澳元會不會在美元貶值大潮中繼續上揚?“美元長期貶值趨勢也並沒有改變。”趙眾説。
  但向坤認為,如果奧巴馬政府動用財政刺激政策,例如海外企業稅收優惠等,美元可能走出一波中期牛市。雖然美元指數中澳元不佔比,但引發的美元資金回流潮將資金擠出澳元等貨幣和大宗商品,澳元仍會下跌。雖然目前看空澳元的意願恐怕還不夠強,但美元指數漲勢一旦確立,可能就是大舉做空的時機。
  為吸引海外資金回流,近期美國國會正討論一項議案,核心是允許美國的跨國公司將海外的留存利潤匯到美國國內,加強美國內的投資和就業,其中,美國政府計劃給予投資海外的企業可觀的稅收優惠,稅率從35%降到5.5%。分析人士指出,如果這計劃實施,將帶動高達3500億美元的資金回流美國國內。
  外匯之聲(香港)控股有限公司CEO蔣鈺錕則從技術面角度分析指出,澳元對美元的周K線從2008年10月26日的低點上漲到今年5月1日的高點運行了一個五浪,第五浪又運行了五個子浪上漲。而日K線上看,5月2日到6月27日運行了ABC三浪下跌,目前出現了一個反彈。波浪在時間和空間上均已走完。另外,從技術上看,MACD與周K線2009年11月15日出現一次頂背離,目前已出現第二次頂背離,一般而言,周K線出現這麼大的背離,起碼有千點以上的下跌行情。
  “根據技術指標,美元兌加元也同樣醞釀着大幅反彈的行情,但還有可能會繼續下跌。預計美元對加元今年的支撐點位是0.9445,如果跌破這一點位,美元對加元還會朝着0.90的點位運行。”蔣鈺錕補充道。
  不過李駿強調,大宗商品長期還是有廣闊的上升空間。大宗商品價格肯定會調整,但轉向不太可能。總而言之,澳元對美元回到此前的0.6是不可能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國際大宗商品期貨價格明細表[2011-07-25] 2011-07-25
大宗商品一週回顧 希臘獲援推高國際油價 2011-07-25
“滯”“脹”糾結間 商品市場失方向 2011-07-22
南昌商品房成交價不降反漲 2011-07-22
土地整治重啟 商品房供地納入調控 2011-07-21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觀點擂&:奢侈品,降稅的糾結[思想]破解"兩難"選擇成為宏觀政策着眼點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