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瓜分”了基金份額?
2011-07-14   作者:涂艷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在上半年理財市場的“擂&爭霸賽”中,銀行、信託及民間借貸諸多角逐者笑傲江湖,而冷落一旁的竟只有公募基金。可以説,前者的成功具有機遇上的偶然,而後者的敗北更不乏歷史的必然。
    在近年來大理財市場競爭者的擴容和客觀市場環境的變遷中,牛市中基金創造的神話形象正遭到不斷的侵蝕,而一切歸結於業績並不靠譜。
  銀行理財幾萬億元的盛宴僅僅是基金陷入困境的表徵之一,垂頭喪氣抑或盲目擴張或許都並非良策。擺脫靠天吃飯的傳統,培養與投資者的深度粘性和忠誠度或許才是公募基金再次一呼百應的權杖。

   錢都跑哪去了?

  8.51萬億,許多人對這個數字並不知情,也並不感興趣。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計較得更多的是百分之幾的收益率,或更直接地説,是圓角分。
  根據普益財富統計,上半年銀行理財産品的發行量達到8.51萬億元(不包括對公産品),信託公司發行的信託計劃募集規模為3745.88億元。
  更加有趣的是,4月中旬,中國人民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做了一個關於溫州民間借貸的調查。調查發現,光是溫州本地民間借貸容量達到了560億。小小的縮影,足以折射出資金追逐的軌跡。
  與銀行、信託及民間借貸的火熱程度相較,公募基金卻顯得悽慘許多。統計顯示,上半年新基金髮行1700億元,而基金整體資産管理規模縮水近1600億元。更加“意料之中”的是,基金整體主動贖回份額超過了1500億份。
  在天壤之別的數據背後,人們不禁要問,錢都跑哪去了?
  記者近日兩次走訪遍佈商業銀行網店的北京金融街發現,基民“搬家”確有其事。“有個客戶6月份時突然提了50萬到其他銀行,還興奮地説有個更高收益的理財産品很吸引他。”在工行金融街支行理財經理小婧那得知,麻煩不僅是基金公司保不住客戶,在競爭激烈的銀行理財産品保衛戰中,老顧客越發懂得在不同銀行間挪騰資金。
  業內人士評價,今年銀行理財出現超預期的爆棚式的發展源自資金面吃緊,在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後,銀行攬儲壓力驟升。
  “前面的募集期和之後的到賬日,客戶資金總有1至5天不等的時間空檔,是暫時計作銀行存款的。即使理財産品在運作期間不算作銀行存款,也至少可以保證錢不被其他行拉走。”小婧點破了銀行之間拉鋸戰的秘密。
  和銀行理財産品甚為類似的是,在緊張的資金池中,房地産企業融資成本高企,與之而來的房地産信託與民間借貸也成為基金份額縮水的重要推手。
  “房地産本身具有投資品和消費品的雙重屬性,一直深受投資者的青睞,故其本身保值能力較強;截至2011年5月,某系列産品共發行28期,總規模近38億元;同期,該産品的1-10號投資收益率估算值(費前)均在16%以上。”
  這是國內某大型集團旗下信託公司網站的一款房地産信託産品推介,規模、歷史業績均赫然在目,不得不説,其對大資金吸引力不小。
  據統計,2011年上半年各家信託公司共發行集合資金信託産品1456款,其中運用至房地産領域的産品最多,佔比高達10.86%,達到343款。而這主要投資方向包括房地産開發貸款、以股權方式直接房産項目開發及公司債券等。
  “為什麼股市沒錢?基金難發?房地産信託和民間借貸高達20%、30%,甚至更高的預期收益率更能吸金。”北京一家基金公司投資總監感慨。
  雖然我們有點妄下結論,認為贖回的基金資金均流入了銀行理財産品及房地産信託,或去放了“高利貸”,但無疑在逐利的資本面前,公募基金顯得力不從心。

    傷透了心vs意外之財

  “在投資者了解了銀行理財産品的某些優勢之後,我們很難説,8.51萬億的規模是單憑渠道優勢打贏的一場勝仗。”一位基金公司副總坦然承認。
  基金半年中考剛剛過去,失落的基金業績表現給基民造成的心裏創傷似乎並不比當年的熊市要輕。各類型基金在上半年悉數下跌,唯有貨幣型基金獲得了1%左右的整體正收益,而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中,平均虧損分別近7%,同時還有14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偏股基型基金的整體業績跌幅超過10%。
    “傷透了心。”原本以為這只會從吃了虧的基民口中道出,而沒曾想在工行這位理財經理小婧的口中蹦出的這幾個字,也如此“情真意切”。
  據她介紹,今年賣基金不比2008年熊市時容易,一方面不少老基民仍然套牢在高點,另一方面今年的震蕩市並沒有體現基金所謂專家理財的特長,就連一貫穩健的債基都整體虧損。
  確實,從基金的實際募集情況看,確實冰火兩重天。今年來,除了保本和分級基金受到一定的投資者追捧外,股票和債券類基金髮行阻力頗多。6月,多只指數、QDII基金募集規模竟不超過10億元,其中不乏擁有品牌和渠道實力的大公司。
  “説句實話,一年下來,債券基金近幾年整體幾乎能保持在8%甚至更高的平均收益水平上,而銀行理財産品比較短期,高收益一般出現在季末、年中和年終幾個節點,不一定能續上。但是,客戶現在只要聽到"基金"二字,基本上就不再讓你説下去了。”小婧顯得很無奈。
  與基民受傷後的自然回避相比,很多投資者轉而對供應量大、收益率高且穩健的銀行及信託産品有了獨特的偏好。
  “之前一直喜歡存活期,後來發現很多超短期的理財産品收益率達到5%甚至更高,也就是7天不能拿出來。”對於宅女鐘敏而言,在網上銀行輕輕敲擊鍵盤就能輕易賺到高出活期存款10倍的利息,豈不是一筆意外之財?
  在銀行理財産品當中,我們確實可以輕鬆找到年化收益率高,同時流動性也不錯的超短期理財産品。例如,北京銀行(601169,股吧)一直髮行名為“人民幣天SHIBOR挂鉤理財産品”,該系列産品有7天、14天、1個月和3個月幾類期限。根據普益財富的統計,上半年到期理財産品中收益率最高的前25款産品中,北京銀行旗下産品佔9隻。其中,1月底發行的一款14天産品最終收益率為8.2138%,同為1月底的一款1個月産品為7.8892%,6月底發行的一款産品為7.7267%,均達到預期收益率。
  除此之外,包括工行、建行、招行等幾乎所有商業銀行均有類似貨幣、債券類的理財産品在售,且多呈現短期化、不定期滾動發行趨勢,且收益率通常均保持在4%至6%上下。
  “其實以前季末時理財産品收益率也會提高,但總歸是平時2%至3%甚至高到4%至5%,今年明顯不一樣了,平時4%至5%,季末會到6%甚至接近8%的水平,基金自然沒法比。”鐘敏告訴記者。
  而且更有趣的是,這些産品很多都出現長、短期産品收益率倒挂的現象,即短期産品收益率反而高於長期産品。
  業內專家分析,由於今年來六提存款準備金率,資金池的水量有限,商業銀行為達到存貸比考核的監管要求紛紛下足功夫,通過提高固定收益理財産品收益率,尤其在季末時大幅提高短期限産品的收益率就是無奈中的“捷徑”之一。
  同時,在私人銀行的高端客戶專屬理財産品中,不難覓到房地産信貸類産品的影子。
  “高凈值的資産客戶都對資産保值有很高要求,而且他們對理財專業知識有一定涉及。原本在基金中套牢的客戶確實更加青睞我們給他們設計或專屬的穩健類産品,一些通過我們審核,資信較高的當地房地産企業也存在融資需要。”某股份制商業銀行杭州分行私人銀行部的小郭透露。
  除此之外,具有絕對收益率吸引的房地産信託更多存在與各家信託公司中,他們或多或少地與基金爭食着更高端的客戶資源。

    能折騰的孩子有奶吃

  在業內人士看來,基金的份額連續遭到贖回不僅因自身“技不如人”,包括銀行在內其他競爭者似乎更會“折騰”,並不完全規範的營銷手段和策略為他們搶得了更多的機會。
    “隨着理財産品數量的不斷增加,理財産品之間的競爭也愈加激烈,這也導致部分銷售人員為了增加銷售業績,向投資者片面誇大産品收益、隱瞞産品風險水平等。而當投資者最後沒有獲取銷售人員口頭承諾的高收益時,往往會造成銷售糾紛甚至對簿公堂。”普益財富研究員邱凱&&。
  近日據某位國有商業銀行個金部負責人透露:“監管部門確實開會並將規範銀行理財産品的會議紀要下發給各行。”而就在6月底,最新的《商業銀行理財産品銷售管理辦法》也正式&&,不僅細化了部分規定,還在宣傳銷售文本、理財産品風險評級、客戶風險承受能力評估等方面進行了全新的規範。
  據悉,銀行超短期産品其實很多並不賺錢,而是銀行利用滾動發行産品自行設立的“資金池”。其中更多是投資到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標的,但也不乏投向其他品種的可能性。而在業內人士看來,其他品種正是房地産或基建甚至地方等基礎設施領域。
  “對債券型基金而言,確實構成一定的利好。但基金與銀行理財産品放在一塊比較總不太合適,畢竟二者的理財目標和對應的客戶需求並不一致。”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渠道部人士認為。
  但是,在被挖走的基金份額中,井噴式發展的銀行理財産品確實“勞苦功高”。而這其中,理財産品只需要發行前10天向監管部門報備,與最長半年的基金募集申請程序相比,或許來得容易得多,這也正是拉開二者規模差距的原因之一。
  早在2009年,銀監會出於對防範風險的考慮,重新調整了銀行理財産品報備流程,將此前産品發行後5日之內報備轉為發行前10日由總行統一報備,但仍屬於“註冊制”的報備程序似乎並沒有給理財産品的發行速度造成阻礙。
  而同時,出於對投資者的保護與基金投資管理人的監管,基金的募集申請則仍然處於審批監管程序之下,新基金提交募集申請等待證監會核準,最長不超過6個月給予最終答覆。
  據普益統計,2011年上半年,銀行理財産品(不包括對公産品)發行數量為8497款,而新發基金數量僅為百餘只。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匯添富均衡增長基金15日實施基金份額拆分 2007-08-16
首份基金份額激勵計劃&& 緩解經理"跳槽" 2007-08-09
銀華優勢企業基金每10份基金份額預計派發紅利6.1元 2007-05-30
基金份額、股權可以質押 2007-03-20
基金興華原始投資人獲獎華夏優勢增長基金份額 2006-12-27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觀點擂&:奢侈品,降稅的糾結[思想]破解"兩難"選擇成為宏觀政策着眼點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