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加息和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疊加效應,銀行體系流動性空前緊張,發行大量短期理財産品並競相提高産品收益率以留住存款,成為商業銀行緩解資金壓力的普遍做法。這使得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市場呈現出産品發行量爆發式增長以及收益率節節攀高的顯著特點。此外,由於信貸資産類産品受到較多監管約束,貨幣與債券市場類産品開始借機上位,撐起銀行理財市場半壁江山。銀行理財也開始拋開浮華,回歸本來面目,發揮其在貨幣與債券市場的投資優勢,為客戶提供更具廣度和深度的綜合服務。
理財産品發行量爆發式增長普益財富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商業銀行共發行8497款理財産品,發行規模達8.51萬億元,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發行規模7.05萬億元。發行規模前5位的銀行分別是工商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招商銀行。
業內人士認為,銀行理財産品發行量的猛增,源於商業銀行自身需求。首先,在監管層對商業銀行月末、季末以及年末考核時,銀行理財産品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銀行考核壓力。其次,在以利差為主導的銀行盈利模式中,中間業務收入受到商業銀行越來越多的重視,理財産品銷售火爆,對於中間業務收入貢獻良多。最後,在商業銀行信貸額度趨緊的背景下,作為表外業務的理財産品逐漸成為信貸的一種替代品。
值得注意的是,短期和超短期理財産品佔據了發行的主力位置。據統計,在上半年發行的理財産品中,3個月以下期限的理財産品佔了絕大多數,比例高達62.08%。而1個月以下期限的超短期理財産品就佔了32.8%,成為上半年銀行理財産品發行量最大的期限品種。
“在強烈的加息預期下,投資者更傾向於短期理財産品,以在保持較好流動性的同時提高收益率、規避通脹。”西南財經大學信託與理財研究所研究員肖芳&&。此外,由於今年的宏觀調控使金融市場資金面趨於緊張,尤其是資本市場中的短期資金需求顯得更為迫切,銀行理財産品的發行也體現了這種趨勢。
收益率節節攀升在發行量“井噴”、銷售火爆的同時,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也呈節節攀升之勢。7天超短期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達到5%;1個月期的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在4%以上;半年期理財産品的預期收益率多數也達到4.5%。而在去年,投資期限為半年的理財産品,收益率較高者只有4%左右,而1個月左右的理財産品,收益率大多為3%。
記者還注意到,上半年理財産品出現了過去難得一見的收益率倒挂現象。1個月至3個月期限的理財産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58%,但期限更短的1個月以下期限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達3.61%,高於1個月至3個月期限的理財産品。
分析人士認為,貨幣市場資金趨緊導致市場利率攀升是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此外,由於監管層的月末、季末考核依然存在,因此在月末、季末發行高收益、超短期理財産品,並且競相提高理財産品收益率以吸引客戶、留住存款成為商業銀行渡過難關的另一種途徑。
“目前3個月期以下的産品佔比已經達到三分之二。臨近6月底,短期理財産品包括7天以下的超短期理財産品收益率非常高,有些已經達到7%,這引起了監管層的注意。例如新&&的《商業銀行理財産品銷售管理辦法》就要求商業銀行必須制定有針對性的風險管理措施和應急預案,必須清楚産品的風險收益特性,通過理財産品對應的資産能獨立測算出理財産品成本,在産品銷售時要充分揭示風險,在産品存續期間和終結時,進行充分的信息披露。”肖芳&&。
另外,儘管上半年國內通脹一直處於高位,不少銀行把抗通脹作為噱頭吸引投資者,但是理財産品收益率真正跑贏通脹的仍然是少數。數據顯示,上半年到期的7731款理財産品中,到期收益率跑贏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增速5.5%的理財産品只有186款。
在今年上半年到期收益率較高的25款銀行理財産品中,最高的為20%,而上半年到期收益率為零或負收益的11款理財産品中,虧損最多的達到-22.4%。
資金流向透明度有待加強從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産品的基礎資産來看,主要集中在債券類、貨幣市場工具類和組合投資類,其中組合投資類包含了債券、貨幣市場工具、信貸資産和股票等。據普益財富統計,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債券市場類産品發行3606款,佔比達到42.44%,其他類産品2971款,佔比34.97%,而信貸類産品發行量僅為266款,佔比3.13%。
“與去年相比,結構轉變比較明顯的就是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産品佔比提高,已經佔到一半左右。貨幣市場工具和債券類相關的投資品種,受市場利率的影響最直接、最明顯,也很好地反映了目前資金成本的狀況,由於市場資金本身比較緊張,因此投向這些標的的産品本身就可能獲得比較高的收益。信貸類産品發行下降後也沒有更好的産品來替代,因此債券類和票據類産品就成為目前銀行理財産品非常大的一個投資方向。而信貸資産類産品由於受到較大監管約束佔比則明顯下降。”肖芳&&。
但記者注意到,由於銀監會沒有&&相關法規來約束銀行必須披露準確的、具體的投資比例、投資方向等,因此銀行在披露理財産品資金投向時,産品説明書中公布的投資範圍一般很寬泛,例如銀行會用“投資範圍包括但不限於某領域”的表述。因此從公開渠道獲得的數據無法很準確地推測資金投向的具體數據和比例。此外,單純的信貸類産品發行量雖然明顯下降,但組合投資類産品中的信貸類産品數量仍非常可觀。
理財産品資金流向的不透明為銀行變相貸款提供了滋生的土壤。“銀行受到穩健性貨幣政策影響,今年上半年以來信貸投放量比較少,銀行有一些優質客戶需要貸款,但銀行可能額度不夠,就通過發行信託貸款或信貸類理財産品來滿足優質客戶的融資需求。不走表內,相當於在表外進行。但風險肯定存在,而且監管存在一定難度。”肖芳&&,“對此,銀監會最近&&了一些法規,包括近日&&的《商業銀行理財産品銷售管理辦法》以及5月&&的《關於規範銀信理財合作業務轉表範圍及方式的通知》,對銀信理財業務轉表範圍和方式進行了細分,這些都是對銀行理財産品進行進一步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