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的理財産品沒以前那麼多了,預期收益率也不如前,起買金額也放寬了。”廣發上海肇嘉路支行的理財經理向理財周報記者&&。
無獨有偶,廣發不是獨例。記者走訪交行、興業、平安、招行、工行等多家銀行發現,理財産品的發售在進入7月後逐步降溫,預期收益率也大不如前,客戶經理的表情也不似以前那麼焦灼。
年中和季末的考核期已過,一些快消的理財産品自然功成身退。預期收益率高達7%以上的超短期理財産品更是如曇花一現,市場上再無芳蹤。
另外,不少銀行發行了高收益的理財産品,這些較為激進的理財産品真的能如預想獲得高收益嗎?由於産品尚未到期,我們現在還無法判斷。但,如你所知,高收益必然伴隨着高風險,激進産品背後的端倪,已隱隱若現。
而根據理財周報零售銀行實驗室的監測,今年上半年發行的理財産品,至少有130款理財産品的預期年收益率在7%(含)以上。
北京銀行19款超7%,超短期15款
在上半年商業銀行發行的8984款理財産品中,北京銀行以518款的優勢,將其他城商行遠遠地拋在後面。
在這518款産品中,有一半左右的産品的預期都是4%以上的高收益。而收益率為5%以上的理財産品有70
款,預期收益率為7%以上的有19款。在這19款預期收益率為7%以上的産品中,3個月以內的超短期理財産品佔了15款。其中預期收益率最高的是2011年“心喜”系列201132601號:人民幣7天SHIBOR挂鉤理財産品,年收益率達到8.4708%。2011年“心喜”系列201108102號:人民幣14天SHIBOR挂鉤理財産品,年收益率為8.2138%。
不只北京銀行一家,連一貫産品收益率相對不高的四大行也退出了預期高收益的産品。比如中國銀行,其“中銀穩富”BJ2011003-49人民幣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也達到7.2%,投資於債券市場等資産。
“最近一段時間股市走強,加上加息預期也比較強烈,我們在上個月也順勢退出了這類挂鉤債券和利率的超短期産品,起買金額也是50萬以上。心喜系列的産品以前在我們行賣得就很不錯,這次這麼高的預期收益當然是一經發售,就被一搶而空。”北京銀行上海分行的一位理財經理告訴理財周報記者。
在招行上海天鑰橋路支行,記者諮詢新近發行的理財産品與上個月有何不同時,該行理財經理則透露,前兩個月偏重超短期高收益的理財産品,一則是為了給銀行貸款提供資金來源,一則是衝破年中的貸存比目標。現在發行中長期偏向的産品。
“在信貸閥門緊閉的情況下,城商行都缺錢。高息攬儲涉嫌違規,發行理財産品則成了很好的遮陽傘。越是收益率高的産品,起買金額就越大。越是高收益産品發行量多的銀行,越是缺錢,也不排除有高息攬存的嫌疑。再者,如此頻繁的發行超短期理財産品,勢必加大銀行的業務成本。”一家研究城商行3年的分析師告訴理財周報記者。
質疑北京銀行信貸資産質量的不只上述分析師,聯合資信評估的分析員溫麗偉在對北京銀行的跟蹤信用評級報告中也稱,近年信貸規模增長的迅速態勢可能對北京銀行的未來信貸資産質量形成壓力。
上海銀行收益率最低0.79%,投資債券和貨幣
根據理財周報零售銀行實驗室監測,在眾多高收益的排行榜中,大多數超短期理財産品投資債券市場,長期理財産品投資信託和挂鉤股票等標的物。
超短期理財産品中,平安銀行發行2011年安盈1066-34期人民幣理財計劃YF6634,投資債券市場,産品天數僅有6天,預期收益率高達7.2%。華一銀行2011年人民幣結構性理財産品13天SDRMBS11010170,預期收益率高達7.2%挂鉤標的為利率。
而長期理財産品中,杭州銀行2011年“幸福99”1133期組合投資型理財産品,以7%的高收益率投資信託,委託期僅為184天。法興銀的2011年1.5年期一籃子股票挂鉤人民幣投資産品,則是與股票挂鉤,委託期限為1.5年,預期收益高達40%。
在理財周報監測的到期的理財産品最後50名産品中,超短期産品,實際收益率最低的投資對象仍然是債券的産品,尤其以上海銀行居多,最低收益達0.79%,最高收益也僅為0.99%。而長期産品中,實際收益率較低的是結構性的産品,如花旗的1年期挂鉤指數和基金美元票據的産品和廣發的“薪加薪16號—匯率觸髮型計劃”(第一期),實際收益率分別為-3.22%和0。
談及結構性産品的風險,花旗財富管理部結構性産品總監陳瀛淼説,就結構性産品而言,産品的表現取決於挂鉤資産以及産品結構,另一個關鍵要素就是産品是否持有到期保本。就風險而言,應該先論及是否保本,就算市場表現不佳,持有到期保本産品仍舊能保證本金返還。至於是否因為挂鉤標的不同導致風險高低,這個不能簡單定論,取決於設計的結構是否與挂鉤標的走勢相符合。
“匯率的波動風險可能使得投資者因申購金額從人民幣兌換為外幣或投資者有權獲得的款項從外幣兌換為人民幣而遭受額外的損失。外匯管制可能不適用於某些外幣,對所適用的匯率造成不利影響。”
一位中資行的高層透露,信貸類的産品也存在極大的風險。這類産品投資標的多為房地産項目。作為開發商的融資項目,這類産品的風險其實較大。雖然在很多相關産品的説明書上,這類産品尚屬於“穩健類産品”。但是,一旦有關地産企業資金鏈斷裂,貸款無法收回,投資本金也面臨着損失的風險。
星展挂鉤股票,最高年收益率達到50%
一直以來,外資行以其産品研發能力強的優勢佔盡理財市場的先機,尤其在外幣理財和代客境外理財方面。也正因為如此,外資行提供的理財産品往往以“高門檻、高收益”攬客。
2008年的金融危機,外資行如當頭棒喝,從此,QDII産品的發行不再那麼火爆。監管層的嚴苛,也使得外資行産品趨於穩健和保本。但,並非全部如此。高風險的産品也不止QDII。
星展銀行今年4月發行的2011年“股得利”系列1119期12個月國美電器股票挂鉤澳元結構性投資産品EZDU,是一款挂鉤股票型的澳幣理財産品,委託期為12個月,預期最高年收益率達到50%。同樣在今年4月,渣打銀行發行的兩款産品,2011年利率挂鉤投資賬戶MALI11074R和2011年指數基金挂鉤投資賬戶MALI11056E兩款産品,委託期分別為6個月和12個月,前者挂鉤利率,後者挂鉤指數基金,預期收益率均為6.5%。
如此高的收益相當誘人,但昔日虧損的例子又比比皆是。例如渣打銀行MALI09188I,挂鉤保險股票,到期只是獲得1%的固定收益。
即便如此,外資行對於高收益産品仍然樂此不疲。
“渣打的業務模式與一般的中資行存貸款的模式有所不同,渣打主要靠理財産品,其貸存比很快就能達標與此有很大關係。為了吸引客戶,發行收益相對比較高的理財産品已經成了活招牌。”一位舊渣打員工説。
那麼,為什麼預期與實際收益産生重大差別呢?
“主要原因是市場表現與産品設計預期不符,也就是市場風險。當然産品到期收益難免會因為市場原因不如人意,所以也不能要求機構發行的理財産品能夠100%表現如預期,評估産品設計能力可以看一下大部分到期産品的實際表現,如果大部分到期産品表現即使在不同市場周期(熊市或者牛市)中超過同期定存(對於保本産品而言),則説明設計能力優勢。”花旗財富管理部結構性産品總監陳瀛淼告訴理財周報記者。
提及諸如此類激進理財産品的風險,一位外資行的理財設計師在接受理財周報記者採訪時説,對於結構性産品(包括結構性票據以及結構性存款),有十多種風險。匯率的波動可能導致本金和收益的損失,利率變動、通賬預期的變化導致産品的波動性會造成市場風險,投資者自主贖回或發行人處於特殊原因提前贖回的情況下都可能導致部分或全部本金損失,以及流動性風險、潛在收益風險、表現不佳風險、挂鉤標的波動風險等。
理財産品銷售陷阱重重
“風險與收益共存為基本常識,預期收益越高的理財産品,風險也越大,投資者事實上越吃虧。”一位城商行的高層向理財周報記者&&。
調查中記者發現,部分銀行在銷售過程中,往往不披露或選擇性披露信息。以興業銀行理財購買流程為例,只需6個步驟就走完所有程序。身份證原件——由理財員為您填寫所需要購買新産品的協議書和開卡單——領取號碼紙等候叫號機叫號——帶好身份證、理財協議書和各種業務單到XX窗口辦理——辦理好後請檢查協議書和業務受理單是否蓋章——離開窗口。
“理財經理選擇性講解、産品信息不全、信息要素缺失、産品信息更新不及時等已成為當前理財市場的重要問題。甚至連專業的理財産品研究中心都很難獲得産品運作情況、資金流向及到期實際收益率,投資者往往腦子一熱就掏錢了。”一位股份制銀行的分析師説。
以上現狀不僅在中資行裏存在,外資行更加流行。甚至,有些外資行的産品説明書被客戶直呼為“天書”。
面對市場的指責,銀行大喊“被逼無奈”。不管孰是孰非,銀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財産品銷售管理辦法》已經&&。成效如何,業內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