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梨傢具收藏趨勢:厚古不薄今
2011-07-06   作者:趙旭虹  來源:金羊網-新快報
 
【字號

    黃花梨傢具進入國內拍賣市場已有17年,雖然是小眾拍品,但一直成為焦點。高昂的市場價格吸引着私人珍藏的精品進入市場,並將引領老傢具市場繼續走高。收藏黃花梨傢具會像瓷器一樣,時代越久就越有收藏價值嗎?專家指出,新的黃花梨傢具其實同樣具有收藏價值,關鍵是要看其形制與品質是否達到收藏級別。

  市況

  商家觀望惜售

  黃花梨傢具從1994年秋起正式步入國內拍賣市場,當年,中國嘉德、北京翰海兩家拍賣公司共推出了10件黃花梨拍品,成交8件,總成交額達54.45萬元。中國嘉德拍的明“黃花梨木三彎腿大方香幾”以18.7萬元取得了1994年黃花梨傢具拍賣的桂冠。17年後的2011年春季拍賣會,中國嘉德推出的傢具拍賣專場80件精品百分百成交,成交額逾2.88億元,創單季傢具拍賣世界紀錄。其中,明末黃花梨獨板圍子馬蹄足羅漢床以3220萬元的成交價名列專場最高拍賣價格,而黃花梨傢具的世界紀錄是去年南京一拍賣公司創下的,一把“明代宮廷禦制黃花梨交椅”以6200萬元落槌,加上佣金總成交價近7000萬元。
    拍賣市場的介入使明清黃花梨傢具收藏市場更加明朗化,尤其是頻現的天價吸引着精品黃花梨傢具進入市場,並將引領老傢具市場繼續走高。黃花梨傢具收藏專家王愛民認為,拍賣市場上明清黃花梨的傢具之所以天價頻現,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在於其資源的稀缺性。由於黃花梨木成材非常慢,至少需要500年以上才能作為傢具的原木,海南黃花梨傢具生産從明朝開始,黃金時代是清前期至乾隆這一百多年,到了嘉慶以後由於黃花梨木材急劇減少甚至瀕臨滅絕,就幾乎不再生産了。古傢具製作行家冼廣聯先生介紹,目前的海南黃花梨木的價格已上升至每噸1千萬元至3千萬元之間。連番的漲價使商家們處在觀望和惜售狀態,即使擁有海南黃花梨原木的也不捨得輕易開木做傢具了。

  趨勢

  厚古不薄今

  譚先生收藏黃花梨傢具已有十多年的歷史,但他只收清中期以前的,他認為,清中後的黃花梨傢具已失去了簡約大氣的神韻和精髓。但居本齋的主人、同樣有着十多年收藏黃花梨傢具歷史的劉先生卻認為,黃花梨傢具收藏今未必不如古。
  劉先生認為,黃花梨傢具不同於瓷器,只要保存完好就越舊越有價值。黃花梨傢具是有生命的有機體,隨着時間的流逝它受到的氧化程度會越來越嚴重,還不要説在使用過程中受到的磨損和歷史變遷的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也就是説,能完好保留下來的古傢具實在是鳳毛麟角。況且,現在的黃花梨傢具贗品氾濫,拉幫貨(行話,指用其它木來拼摻補貼)很多,甚至往松動的卯榫裏注膠來固定,如此手段往往讓藏家防不勝防。新做的黃花梨傢具除了文物價值無法具有外,卻擁有工藝價值和藝術價值。事實上,古傢具製作的傳統工藝並沒有失傳,因此收藏新的黃花梨傢具關鍵是要衡量其形制與品質是否達到收藏級別,兩者缺一不可。所謂的形制不單是指傢具的造型、結構、工藝,還要具有它本身所傳遞出來的明清傢具的風采和神韻。明式傢具注重線條,以大氣簡約和含蓄內斂的風格見長。清代傢具則注重雕工,以奢華唯美、精雕細鑿為主。
  劉先生提醒,收藏黃花梨傢具新品,一定要注意到有品牌和實力的商家去購買。

  小知識

  真假黃花梨木 辨別十要

  如何買到貨真價實的黃花梨呢?十個要點供廣大紅木愛好者參考。
  1 要“聞”:香味淳厚,但是屬於辛辣香,鼻子好的還能多少聞出一些酸味。
  2 要“嘗”:用舌頭品嘗味道微苦。
  3 要“望”:紋路流暢,新料打磨後紋理清晰美觀,視感極好,有麥穗紋、蟹爪紋,紋理或隱或現,生動多變。
  4 要“摸”:黃花梨氣幹密度等於或大於0.76g/立方厘米,木質堅硬,硬度高,摸起來手感好,粗而不刺,並能感覺到油性。甚至摸後手上余香縈繞。
  5 要“潑”:用小刀削一些碎末,放在一個杯子裏面,用滾燙的開水潑上去,會有很濃的香味。
  6 要“色”:黃花梨心材紅褐至深紅褐或紫紅褐色,深淺不勻,常帶有黑褐色條紋,其邊材灰黃褐或淺黃褐色。
  7 要“找茬”:刨平黃花梨面上有一些“鬼臉”。鬼臉是由生長過程中的結疤所致,它的結疤跟普通樹的不同,沒規則,呈現美麗的圖案,人們稱之為“鬼臉”。但不是所有的黃花梨都有鬼臉。
  8 要“問”:誰如果説自己有大量海南的黃花梨工藝品,尤其是説新的,那你要小心了!因為海南黃花梨早已經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國家早就不允許砍伐了!
  9 要“刨”:具有很強的韌性和很小的內應力是黃花梨木的突出特性。它不像紅木那樣脆,這使木匠在施工時辨識起來十分容易。在刨刃口很薄的情況下,只有黃花梨木可以出現彈簧形狀的長長的刨花,而紅木只有碎片般的刨屑。
  10 要“純”:黃花梨傢具上不應有鐵釘。由於材料的珍貴,及其極大的強度,上等的黃花梨傢具、工藝品的生産製造就如同玉器的雕琢一樣需要精雕細刻,木榫結構絕不可以有鐵釘,並且只有具有相當深厚製作功底的藝人才能夠完成。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老唱片收藏:歲月有聲經典懷舊 2011-07-01
紅色收藏品能紅多久 2011-06-30
揭秘紅色收藏風從何而來 2011-06-30
西湖申遺成功 相關收藏品走俏 2011-06-29
紅色收藏:投資比例不應過大 2011-06-29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謝國忠:軟着陸可能成為陷阱[思想]張立偉:中國奶業沒有“消費者主權”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